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程来看,国内外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都经历了从单体到组群到整体性(包括物质、精神、文化、生态等)保护的过程,即从文物古迹、艺术品等优秀个体的保护到作为各种社会文化见证的一般建筑物、历史建筑与环境的保护,进而到历史街区、整个城镇、村落的保护;以及由保护物质实体到保护非物质形态的传统文化等更广泛的领域。我国自1982年公布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后,开始城市保护的相关研究与实践20多年,逐步形成了较完善的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当前我们在保护城市历史遗产方面面临的形势是空前的重视和空前的破坏并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发展观念的转变,历史城市面临着巨大的保护危机的同时,也为城市下一轮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契机。云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数量多,且各具特点。保山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保护规划也做的较早,但基于规划内在质量和自身发展条件的原因,名城的保护工作效果并不明显。本文以保山永昌古城的保护效果与《保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5版)的得失为研究基础,详细论述了保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并对影响到名城保护的保护规划及其他因素进行相关思考。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方法、思路和内容,并界定了与名城保护相关的概念,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作了简要的分析。第二章中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演变及特点,并对保护规划在名城保护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省内同类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实践,以此作为保山名城保护的对比。第三章介绍了保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况,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内涵,保山永昌古城的现状。最后对永昌古城的现状进行评价。第四章详细阐述《保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5版)的研究内容和规划措施及实施对策。重点分析评价保护规划的效果和不足。第五章对影响保山名城保护工作的《保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5版)本身及规划之外的相关因素进行思考。保护规划本身包裹其内在质量、完善过程、实施机制;规划之外的因素包括城市发展战略选择及时代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