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信息源与技术手段。而土地利用作为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其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只有对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监测与分析,更好的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并且通过调整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促使土地利用更趋合理,才能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舒城县位于大别山脉与巢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皖中腹地,是安徽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舒城县境内地形比较复杂,西南部是山区,中部为丘岗地带,东北部为平原区,三级小阶梯分布明显,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因此其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以1987年TM与2000年ETM+遥感影像为主要的数据源,首先在ERDAS IMAGINE8.7中对两期遥感影像进行各种处理。然后综合利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两种方法对舒城县进行土地利用景观分类,并得到两期土地利用景观分类图。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是结合目视解译手动数字化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边界,因此解决了遥感影像计算机分类过程中几何精度不高的问题。2.对研究区进行景观区域划分,利用Fragstats软件计算舒城县及各景观区两期土地利用景观分类图的各种景观指数。对两期土地利用景观分类图进行空间叠加,得到13年间舒城县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变化的转移矩阵。最后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以上所得各种数据对舒城县和各景观区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时空分布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的结论:(1)舒城县两期土地利用景观分类图中,各景观类型面积,林地>耕地>建筑用地>水域>灌草地>未利用土地。13年间舒城县斑块总数量呈增长的趋势,斑块的平均面积不断的减小。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均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耕地,其次为林地、建筑用地、水域、灌草地、未利用土地。(2)1987-2000年13年间,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斑块之间发生了很大的转化,并且这种转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南部山地景观区与中部丘岗景观区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之间转移不明显,最主要的转移发生在林地内部有林地与疏林地之间,并有少量耕地转移向了林地。东北部平原景观区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之间转移较大,主要的转化趋势为耕地向建筑用地、水域、林地等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转变,其中转移数量最大的为建筑用地。(3)研究期间,舒城县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体变化趋势是景观类型向多样化发展,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大,景观结构异质化程度增强,并且各景观类型斑块的形状逐渐趋向于复杂,但各景观区景观格局却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3.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舒城县各景观区的特点,分析其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