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枝词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是一种地方特色鲜明、乡土风味浓郁的民歌。竹枝词作为一种以吟咏风土为主的文学类别,是文学界长期关注的领域,也是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化等尚待开发的一座宝库。竹枝词在清代呈现繁荣局面,从多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晚清诗人志锐从张家口到乌里雅苏台任参赞大臣,途径六十四处台站(即驿站,自清代前期在蒙古地区设置卡伦和台站,凡各旗扎萨克驻地、边境卡伦和八旗驻防地都有驿站相连接),一路所见,自然景观、社会群体、风俗习惯均是新鲜并充满了陌生感的。发之于诗,形成《廓轩竹枝词》100首,集中表现了清代蒙古地区的风情,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路途的艰辛,遭受贬谪的痛苦,背井离乡的无奈,无力救国的愤慨。本文即以《廓轩竹枝词》为考察对象,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研究诗中体现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情感内涵。引言部分主要阐释了选题意义,志锐的生平及其作品概况,目前学界对志锐及《廓轩竹枝词》的研究情况,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体系。第一、第二两章,论述《廓轩竹枝词》中描绘的蒙古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富有蒙古地区特色的名物,从中可以看出清代蒙古地区独特的地域风貌。第三章运用民俗学的理论方法,论述《廓轩竹枝词》中展现的具有蒙古特色的风俗习惯。第四章分析了《廓轩竹枝词》中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意象,并阐明了自然地理意象与人文地理意象的区别与联系。第五章从语言文化学视角,简要分析《廓轩竹枝词》中地名的文化内涵,并阐述地名中蕴含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色。第六章从地域诗学理论入手,分析《廓轩竹枝词》雄浑悲慨的艺术风格,旨在说明文学创作中因地域文化而产生的艺术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