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生产力效率的提高使得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需求人数相对减少,也就出现了多余的劳动力。解决的方法就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应该重新寻找非农就业出路。扬州地处江苏中部,其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扬州地区农村劳动力发生产业间转移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依然较高,对研究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有很高的代表性。但同时扬州地区农村劳动力发生产业间转移行为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当地的经济结构构成情况以及劳动力自身特征等因素,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扬州地区农村劳动力产业间的转移,应该从整个扬州地区经济结构构成情况以及劳动力自身特征情况两方面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利用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来分析其对从事非农生产活动劳动力比重的影响。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不同产业的比重对从事非农就业比重的影响程度,并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得出:第二产业相对第三产业吸收农村劳动力的空间更大,其原因是近17年来扬州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远超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扬州地区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建立Logistics模型,分别对农村劳动力自身情况及其家庭特征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和技能等级;家庭人口规模、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收入和家庭耕地面积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影响方向。分析结果表明在个人特征中农村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和技能等级;家庭特征中家庭收入状况和家庭耕地规模等方面形成显著的影响。并且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家庭收入的影响为正正向影响,其他为负向影响。最后为扬州产业发展及进一步推进扬州地区农村劳动力发生产业间转移行为,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比如着重发展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产业问转移,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积极组织技能培训以提升农村劳动力自身的技术水平。此外还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城镇化水平及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其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