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报纸关于两岸新闻事件的叙事研究——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联合报》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in1985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两岸关系持续升温,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台湾对于两岸事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台湾报纸对于两岸合作的报道也大幅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台湾报纸在报道两岸共同参与的事务时采取何种态度?对于该类事件的叙事特点和规律究竟又是什么?都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新方向。  本文选取《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和《联合报》中关于“服务贸易协议”、“互设办事机构”、“《甄嬛传》在台热播”的专题报道作为研究文本,运用新闻叙事学理论,分别对每个事件的报道从叙事对象、叙事结构、叙事聚焦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探究台湾报纸对于两岸共同参与事件报道的叙事特点。  研究发现,《中国时报》、《联合报》和《自由时报》对于两岸合作对台经济影响都较为关注。《中国时报》报道立足当下,善用“人物话语”间接表达观点,立场泛蓝。《自由时报》旨在批判马当局,拉拢民意,善用“可能”、“如果”等虚拟词汇进行猜测性报道,常用社论代替事件,泛绿色彩浓厚。《联合报》侧重用事件说话,让事件“表达”态度,整体保守。这三份报纸在两岸新闻事件报道中,普遍缺乏基层民众和大陆声音。这些叙事特点也反映出台湾社会存在的三种状态,一是部分年轻人开始寻求社会参与,求新图变,却又存在“思想薄弱”的问题。二是部分年轻人选择远离政治生活,逃避政治纷争,报纸版面年轻人的声音少之又少便是例证。三是部分人由对台湾经济的自豪逐渐变得自卑。三大报纸报道根本上反应了蓝绿两党争夺台湾主导权的本质。
其他文献
20世纪后期,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兴起,社会阶层趋向多样化,受众市场细分是传媒领域的一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向市场的新闻周刊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近年来媒介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开展国际间合作。这一切活动的顺利进行有赖于良好的国际信誉和国家形象,否则会大大增加沟通成本及发生冲突的风险。学术界已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这虽然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也滋生了许多负面问题,值得从受众媒介素养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尤其是
近年来,美丽经济的崛起促进了化妆品行业的高速发展。有着庞大人口基数的女大学生因其不断提升的购买力成为一个重要的化妆品消费群体。作为未来化妆品消费的主力军,女大学生的
本文主要探究台湾的媒体报道和网络舆论在讨论涉及大陆的社会事件时的框架异同及其变化,并分析蓝绿意识形态是否发挥作用。以“陈光标赴台捐款”事件为个案,本文对蓝绿网络平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