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两岸关系持续升温,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台湾对于两岸事务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台湾报纸对于两岸合作的报道也大幅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台湾报纸在报道两岸共同参与的事务时采取何种态度?对于该类事件的叙事特点和规律究竟又是什么?都成为我们需要研究的新方向。 本文选取《中国时报》、《自由时报》和《联合报》中关于“服务贸易协议”、“互设办事机构”、“《甄嬛传》在台热播”的专题报道作为研究文本,运用新闻叙事学理论,分别对每个事件的报道从叙事对象、叙事结构、叙事聚焦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探究台湾报纸对于两岸共同参与事件报道的叙事特点。 研究发现,《中国时报》、《联合报》和《自由时报》对于两岸合作对台经济影响都较为关注。《中国时报》报道立足当下,善用“人物话语”间接表达观点,立场泛蓝。《自由时报》旨在批判马当局,拉拢民意,善用“可能”、“如果”等虚拟词汇进行猜测性报道,常用社论代替事件,泛绿色彩浓厚。《联合报》侧重用事件说话,让事件“表达”态度,整体保守。这三份报纸在两岸新闻事件报道中,普遍缺乏基层民众和大陆声音。这些叙事特点也反映出台湾社会存在的三种状态,一是部分年轻人开始寻求社会参与,求新图变,却又存在“思想薄弱”的问题。二是部分年轻人选择远离政治生活,逃避政治纷争,报纸版面年轻人的声音少之又少便是例证。三是部分人由对台湾经济的自豪逐渐变得自卑。三大报纸报道根本上反应了蓝绿两党争夺台湾主导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