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BD (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是高等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该家族成员通常在N-端包含一个保守的LOB结构域。根据序列相似性,植物LBD家族成员可分为ClassⅠ和Class Ⅱ两大类。已有研究结果表明,Ⅰ类LBD成员在侧生器官原基边界表达,控制侧生器官的起始,从而调节植物根、叶、花序、花和胚胎发育。Ⅱ类LBD成员则参与植物花青素的合成以及氮代谢调控过程。穗形态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阐明禾本科植物穗形态建成机制对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Erik等研究发现,玉米中Ⅰ类LBD成员ramosa2突变会导致雌穗和雄穗高度分枝。本研究组近年来一直从事小麦穗分枝基因定位,并从圆锥小麦中克隆到可能参与穗形态调控的ramosa2同源基因TtRa2。为进一步阐明LBD家族转录因子与靶标DNA的互作机制,本研究以圆锥小麦TtRa2和拟南芥LBD37分别作为Ⅰ类和Ⅱ类LBD家族基因的代表,建立两种LBD家族转录因子及其LOB结构域的高效表达纯化体系,为LBD转录因子晶体的获得和结构的解析奠定基础。另外,本研究也以穗分枝基因初定位结果为基础,开发新的分子标记,为穗分枝基因精细定位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以拟南芥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克隆获得拟南芥Ⅱ类LBD基因AtLBD37完整编码区(753bp),进而通过PCR扩增获得AtLBD37DNA结合结构域AtLBD37-BD(1-372bp)。以已克隆的圆锥小麦Ⅰ类LBD基因TtRa2编码区(774bp)为模板,扩增获得TtRa2DNA结合结构域TtRa2-BD(1-450bp)。2.以表达载体pET21a为基架,设计并构建了pHMT载体,该载体在目标基因上游依次融合了His-tag、MBP和TEV蛋白酶酶切位点。将AtLBD37和TtRa2及其DNA结合结构域分别整合入pHMT获得4种融合表达载体。3.对融合蛋白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的最佳诱导温度为28℃,在该温度下目的蛋白不仅表达量高,且几乎全部以可溶性状态存在;最佳诱导时间为5h,此时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达到最大且杂蛋白最少。4. TtRa2和AtLBD37及其DNA结合结构域均获得高效可溶性融合表达,融合蛋白约占可溶性蛋白的50~70%。使用直链淀粉柱亲和纯化获得融合蛋白,用融合有His-tag的TEV切除融合蛋白中的His6-MBP双标签,再用Ni-NTA亲和柱去除TEV酶和双标签,最后获得目标蛋白。使用上述流程每升菌液可获得15mg纯度大于98%的TtRa2-BD。5.以分33×中国春F2群体为材料,利用SSR和SNP标记对普通小麦穗分枝基因进行定位,新筛选到一个SSR标记wmc503和一个SNP标记cdo1376,它们与分枝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23.2cM和28.8cM,结合原有标记将普通小麦穗分枝基因定位到2A和2D染色体上的两个位点,距离两位点最近的标记分别为wmc522(8.8cM)和gwm484(15.0cM)。6.以甘A631×甘A1582F2群体为材料,利用SSR标记对四倍体小麦穗分枝基因进行定位,筛选到两个与分枝表型连锁的SSR标记wmc407和wmc198,它们与分枝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4.2cM和41.1cM。本研究建立了两种LBD转录因子及其DNA结合结构域的高效表达和纯化体系,可为该家族转录因子空间结构解析提供充足的高纯度蛋白。利用六倍体和四倍体两个F2群体,分别筛选到2个与穗分枝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后续穗分枝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