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艾略特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其童年美好的乡村生活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其儿童时期就显示出出众的才华,并在朋友们的影响下很早就接触了宗教怀疑主义和自由思想,二十七岁时翻译出版了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及斯特劳斯的《耶稣的一生》。1851年她成为了《威斯敏斯特评论》杂志的编辑,因此而有机会接触到当时著名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并大受其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进而抛弃了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并与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剧作家、编辑G.H.刘易斯建立起夫妻关系。
艾略特一生著述颇丰,先后发表过《牧师生活素描》等八部长篇小说以及两部短篇、两部长诗。《米德尔马契》是其公认的代表作。其中艾略特把一系列人物、事件、以及道德、宗教、科学,甚至职业问题揉合到一起,以虚构的洛姆郡的米德尔马契为背景,全方位地展示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乡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景象。
评论界围绕妇女问题、神话原型、创作方法等,运用各种批评手段已经对《米德尔马契》多有评述,但建立在巴赫金复调理论基础上的研究尚属罕见。“复调”的本质是“对话”。“对话”虽非巴赫金首创,但他从研究语言的交际功能入手,第一次把对话提升到行为哲学的高度。在巴赫金看来,“对话是精神能动性的互相交往”,是拥有主体权利的不同个性以各自独立的声音平等对话,在互证互识互动互补之中共存共生的一种境界,或者说是“和而不同”的一种理念。<1>作为思想的表达,这实际上宣扬了不同的意识形态。与“对话”相对的言说方式是“独自”。在巴赫金看来,独白的方式是与专制的话语联系在一起的。由“独白”到“对话”的转变给作者和作品、作者和人物、人物与人物、作者和读者、读者和作品的关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使他们由可能只是独自的旁观者成为对话的参与者。
运用复调理论研究《米德尔马契》,发现了艾略特女性观念的特殊性:理性指导下的努力才能达到理性指导下的目标;男女并不为互相斗争而存在,和谐共存才应该是他们的共同理想;也发现了主人公多萝西娅等女性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对男权社会过度的服从及对自身天性的忽视。同时,对于政治和宗教,艾略特也不是一味的对抗,她的态度比较切实、世俗,希望政治和宗教能在关心普通人的生活方面有所作为。在写作特点方面,两种相异的叙事声音使作者时时有可能跟作品、读者等展开对话。这些特点使作者、.读者随着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共同感受各自的情感发展过程,并使读者与作者及其人物进行着共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