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表现、诊断、治疗等,提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的住院患者7例,通过对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回顾国内外文献报道,对该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7例病例,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8岁,中位年龄55岁。发生于腭部1例,上颌牙龈区2例,下颌牙龈区1例,颌下区1例,颊部1例,腮腺区1例。5例为原发,2例为转移(颌下区1例+腮腺区1例)。颊部1例行保守治疗;腭部1例+颌下区1例行单纯手术治疗;上颌牙龈区1例行手术+放疗;上颌牙龈区1例行手术+化疗;腮腺区1例行手术+化疗+免疫治疗;下颌牙龈区1例行手术+冷冻治疗+化疗+免疫治疗。3个月至36.5个月随访结果:5例无复发,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腭部1例),1例死亡(颊部1例)。上颌牙龈区1例术后3月放疗结束后张口度一指半,口内黏膜红肿,局部破溃;颌下区1例随访29个月患者右颌下区轻度不适;余均无明显不适。结论: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早期可表现为色素痣的突然增大、外形改变,可伴有周边出现散在性的黑色斑块,发生于黏膜者可表现为色素沉着,并局部肿大,无明显自觉不适症状,继而可出现溃疡、疼痛、出血等。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确诊以病理为主。该病早期即可转移至区域性淋巴结。早期病变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晚期以放化疗、免疫治疗等保守治疗为主。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其提高生存率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