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现代医学指标,直观地反映肺的肃降功能的实质,进一步阐明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客观性。 方法:①将4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解扎组、治疗组,以体外直肠不全结扎法造模,以动态浊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内毒素(ET)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含量;②大鼠处死后,取左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以TB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丙二醛(MDA)含量、白蛋白含量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水平;③在红细胞计数盘上作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PAM)活力计数,计数兰染的细胞数(死亡细胞),求出死亡百分率;在光镜下计数BALF沉渣200个细胞,计算中性粒细胞(PMN)所占百分比。④采用常规病理及超微病理,从形态学上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特征;⑤RT-PCR法检测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 结果:①模型组血浆ET、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通腑治疗组ET、TNF-α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解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模型组BALF中白蛋白及MDA含量较正常组增高(P<0.01),而通腑治疗组此二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BALF中PS的总磷脂、总蛋白水平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腑治疗组总磷脂、总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解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模型组PAM死亡百分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PAM死亡百分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BALF中PMN急剧增加,而治疗组BALF中PMN所占比例降低,与模型组、解扎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④模型组肺部改变除充血、水肿、出血等变化外,组织病理学改变可见肺泡融合,肺泡腔出现大量红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气血屏障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结构变异为主,运用通腑法可促进上述肺损害的修复。⑤造模动物在造模后48h后,肺损伤的征象最为明显,此时TNF-α mRNA表达最强烈,而解扎组、治疗组肺内TNF-α mRNA表达水平回落。 结论:通腑法可以降低肺与气道内“浊物”(如ET、TNF-α、MDA、白蛋白等)的水平,并通过恢复肺的肃降功能来实现通腑利肺的作用,阐明了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