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补贴是WTO认可的重要贸易救济措施,它能有效地减轻补贴产品对国际市场的扭曲,维持正常的全球贸易秩序。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白热化以及新型工业国家的迅速崛起,加之金融危机后欧美经济的持续不景气,反补贴措施已逐渐演变成为发达国家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隐蔽保护手段,国际社会的贸易摩擦亦由微观的企业层面上升到宏观的政府层面。基于反补贴法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主体”的国际惯例,2004年以前,我国一直徘徊在国际反补贴调查之外,反补贴仅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潜在威胁。近年来,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的强竞争力,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了稳步提升,反倾销、汇率压力以及保障措施等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欧美各国制约中国贸易发展的迫切需要。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范围内的反补贴案件数日益增多,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外屡次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目前,在全球反补贴案件中有70%以上是针对中国的,中国作为国际贸易舞台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反补贴指控的重点对象国。继加拿大对我国室外用烧烤架、螺钉螺母等紧固件以及复合地板发起反补贴调查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欧盟等国争相效仿,陆续加入对华反补贴阵营。频繁的反补贴指控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当前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下,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并研究补贴与反补贴相关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本文以中国遭受反补贴调查的动因及对策为研究方向,试图通过定性分析、交叉分析和经验分析法加深对WTO框架下反补贴多边规则和世界主要国家反补贴单边法律的理解,并对中国当前面临的反补贴现状、趋势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国外对中国提起反补贴调查的深层原因,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的反补贴措施的应对提出科学的对策及建议。根据以上思路,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第一部分,导论。导论部分阐明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对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和不足作了具体说明。此外,还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补贴与反补贴领域的研究现状。现阶段,国外文献主要从传统贸易理论和战略性贸易理论两方面论述了补贴与反补贴的优劣势和必要性,而国内的学者更倾向于对反补贴法律的研究,并积极探讨反补贴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及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国外主要补贴与反补贴法律机制。这一部分侧重于对国际反补贴多边规则(WTO《SCM协定》)和单边规则(以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最多的美国、欧盟、加拿大国内反补贴立法为分析对象)的政策解读,提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两难境地,并深入分析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对中国的反补贴实践。第三部分,我国遭遇国外反补贴现状及动因分析。首先,列举出我国历年遭受反补贴调查的客观数据,分别从数量特征、国别特征、行业特征和发起形式特征总结出我国面临的反补贴现状。其次,本部分还分析了我国频遭反补贴调查的深层原因,包括国际层面的客观原因和国内层面的主要原因,涉及政治、经济和法律多个方面。第四部分,反补贴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影响。通过建立两国模型从理论入手进行经济效应的分析,得出补贴会使商品国内价格上升,出口量增加,而反补贴措施的实施不仅打击了中国产品的出口,还间接将我国的政府补贴转移至国际市场,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本部分还归纳出反补贴调查对我国贸易发展的深层次影响,从产品→产业链→产业政策→体制影响→羊群效应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层层递进。第五部分,中国应对国际反补贴对策研究及建议。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政府、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提出相应的应诉措施。政府机构应当参考国际反补贴法律调整国内补贴规则和反补贴条例,积极构建反补贴预警机制;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的纽带作用,大力提升专业素质,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帮助企业积极应诉;企业应在洞悉国际市场产业发展和政策动向的基础之上,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第六部分,结语。反补贴控诉是我国长期面对的现实威胁,对于反补贴应诉,无论是补贴政策的修改还是出口策略的调整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更多学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反补贴应诉之路任重而道远。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研究对象上说,本文以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最多的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现状,首次对国际反补贴多边规则与单边规则进行综合性对比研究。第二,反补贴动因与对策分析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总结出国外反补贴措施的特点、动因、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进而归纳出科学的应对策略。规范且系统的分析以及实践重于理论的研究视角是本论文的创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