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进步,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抓住了历史机遇,西方国家率先步入工业化社会,在这一历史过程当中,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在前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中国因为处于制度变革和社会动荡的转型期而未能抓住历史机遇,影响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导致了国家的没落并进入一段黑暗时期。由上述历史可以看出,两次工业化对全球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上世纪后半叶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深化发展并步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国家发展战略,是党十六大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制定的重要发展目标,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十七大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作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地方政府纷纷贯彻"两化"融合的精神,将"两化"融合和信息化建设放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位置,但因为各地经济基础不同,发展战略不同,导致不同区域的"两化"融合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国家而言需要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可以加速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促进经济增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对于区域"两化"融合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的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等方法构建全文的框架,并介绍了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完成综述,着重介绍了国内外"两化"融合理论研究,国外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化融合的研究,国内关于影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因素的综述,得出本文应当关注的方向。第三章介绍了研究区域"两化"融合的背景理论,诸如社会信息化理论,宏观经济学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给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构建由政策因素,区域支撑要素,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组成的推动区域"两化"融合影响的模型,从而进一步分析区域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对"两化"融合的影响,得出区域在"两化"融合中的主体地位。第五章结合实证分析,通过对苏州市工业园区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过程当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工业园区在"两化"融合中的影响因素主要由政策、区域支撑要素、区域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所组成;优惠的国家政策,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政策,政府财政支持,较高水平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人才引进,区域内软件行业和电子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在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方面是苏州市工业园区"两化"融合程度较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两化"融合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高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政府应当鼓励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特别是电子商务、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方面的企业的创新和研发,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国家也应当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