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中bcl-2、bax基因调控的研究,探讨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为中医中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提供理论及相关实验数据支持。 方法: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模型组65只。使用氯胺酮注射液(100mg/kg)经腹腔注射麻醉,无菌条件下,采用阴囊切口,将睾丸及其附属组织充分游离并切除双侧睾丸,缝合阴囊皮肤,置于清洁鼠笼内,1周后大鼠自然恢复。然后给予正常组大鼠生理盐水0.1ml/只,皮下注射,每日1次;模型组大鼠给予溶于橄榄油的丙酸睾丸酮5mg/kg,颈背部皮下注射;21天后分别随机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各5只;断颈处死后取其前列腺组织,计算前列腺指数。将前列腺组织固定包埋,作HE染色。结合前列腺指数与病理结果证明造模成功。将剩余模型组60只大鼠进行随机再分组,随机分为3组:空白增生组(B组):20只;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C组):20只;非那雄胺组(D组):20只,设定空白对照组为A组。给予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增生组大鼠生理盐水2ml灌胃每天一次,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大鼠给予加味桂枝茯苓颗粒水液10g/kg/d,2ml/d;非那雄胺组大鼠给予非那雄胺1mg/kg/d灌胃,2ml/d,以上4组均连续灌胃30d。然后各组大鼠称重后以断颈法处死。取前列腺组织,用微量称称重、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前列腺指数、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大鼠前列腺的组织的形态改变、采用电镜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bcl-2、bax基因表达量。 结果: (1)大鼠去势后采取丙酸睾丸酮腹腔注射法成功复制前列腺增生模型。与正常组相比,其他各模型组大鼠前列腺腺体湿重、体积及前列腺指数均明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光镜下空白增生组大鼠前列腺腺体排列紧密,明显呈结节状增生,腺泡上皮细胞增厚为高柱状,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排列,大部分腺上皮形成乳头状突起突向腺腔内,腺腔小,腺腔内分泌物增多,腺体间可见小血管扩张。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和非那雄胺组:部分腺腔变大,乳头状突起较增生对照组减少,上皮细胞单层柱状与高柱状兼有,多为单层柱状,腺腔内基本无分泌物,间质偶见小血管扩张。 (3)电镜下空白增生组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体上皮层数增多,核大小不一致,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呈囊状高度扩张,囊内充满高密度蛋白颗粒;线粒体轻度肿胀(部分含有空泡),细胞表面有规则整齐的指状突起,腔内有中等密度分泌物,有些细胞内可见致密圆形分泌颗粒。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前列腺上皮细胞呈短柱状或扁平立方状,细胞核不规则,浓缩,核致密度增高,异染色质积聚,靠边呈团块甚至月牙状,常染色质致密均质化,胞质有大量空泡;内质网浓缩,线粒体空化(萎缩死亡),胞质中分泌颗粒集中在细胞顶端,颗粒周围有空化环,有颗粒形成顿错现象,表面指状微绒毛极少,腔内分泌物少。 (4)空白增生组bcl-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bax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和非那雄胺组bcl-2基因表达量低于空白增生组(P<0.01),bax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组bcl-2、bax基因表达与非那雄胺组相似,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加味桂枝茯苓颗粒可降低前列腺指数,缩小前列腺体积,可明显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 (2)加味桂枝茯苓颗粒通过改善腺体排列密度,减少乳头状结构数量,抑制大鼠前列腺腺上皮的增生及腺腔的扩张,达到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目的。 (3)加味桂枝茯苓颗粒通过缩小前列腺组织细胞核,减轻线粒体肿胀程度,改善常染色质密度,减少分泌颗粒,减少细胞增殖,达到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的目的。 (4)加味桂枝茯苓颗粒通过降低大鼠前列腺增生腺体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提高bax基因的表达发挥降低前列腺指数,缩小前列腺增生腺体体积、改善病理结构,发挥治疗大鼠前列腺增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