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小儿水肿病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体内水液运行障碍,水湿停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自古至今都是不易治疗的,而对本病的文献研究,尤其是对各时代医家认识的学术背景研究。本文主要是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小儿水肿病在各时代医家与著作中的学术思想,治则治法进行了横向对比与深入挖掘,尝试分析对本病认识所产生的理论与时代背景,及不同时代医家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为小儿水肿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不同的文献角度与资料。方法全文共两大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古今文献研究,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年代为纲,以书籍为目,对古今文献中记载的对小儿水肿进行阐述的医家与著作进行整理挖掘,并对其学术思想与背景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出时代特点与脉络,归纳出其在理法方药中的联系与区别,并统计分析了历代的小儿水肿方。可以看出从宋金元时期开始治疗小儿水肿的方剂开始出现了较多的分类。但直到明清时期,小儿水肿的方剂才真正的完善,并对现今的中药治疗小儿水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为现代文献,从治疗小儿水肿的理论思想、方药证治中总结其时代特点,并进一步分析阐述。结论1.对小儿水肿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建立在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基础之上,而从宋代开始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予以阐述,其后朱丹溪阴水阳水,以及明代张景岳的两纲六变理论、万全“小儿脾常不足”的思想,清代吴鞠通的“稚阴稚阳”学说及叶天士小儿常见热病的认识,这种学术理论的传承性对小儿水肿的辨证论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明清时期对小儿脾主困的进一步阐述,是对小儿脾胃常虚的深入解释,为现代中医治疗小儿水肿等疾病由补脾转为运脾提供了理论依据。3.专门治疗小儿水肿的方药在宋以前较少。明清时期,治疗多以脾肾为中心,辅以发散、利下外,其他种类药物应用较少。建国之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微观层面上对小儿水肿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为小儿水肿的治疗开拓了思路。4.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协同治疗提高了小儿水肿的临床治愈率,而对治法的发展如调肺运脾治疗小儿水肿的应用也显示了配合现代药物治疗调整治疗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