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价山西省F医院出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的DRGs分组效果。(2)对比分析传统指标和DRGs指标在综合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中的差异。(3)探讨DRGs指标在诊疗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依据出院人次,利用分层随机抽样从F医院抽取8个科室组成研究样本,提取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的病案首页数据并进行DRGs分组。(2)采用变异系数、变异减低率和ROC曲线进行DRGs分组效果评价。(3)以诊疗组为单元,分别提取服务能力、医疗效率和安全性三个维度的DRGs和传统绩效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非整秩次秩和比法(RSR)分别计算两种指标的综合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结果。(4)数据的整理与汇总在Excel表中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用SPSS 22.0和SAS 9.4软件,多组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SNK-q检验用于事后两两比较,检验水准均为α=0.05。结果:(1)纳入研究的8个科室共提取病案首页数据11071例,筛选出合格的DRGs入组病例10931例,入组率为98.74%;全部入组病例共分出368个DRGs组,RM11A的入组例数最多(550例),有207个DRGs组的入组例数小于10例,共计679例,占总入组病例的6.21%;8个科室共形成25个诊疗组,其中外科组15个,内科组10个。(2)入组病例数≥10例的161个DRGs组中,住院日和住院费用CV<0.8的DRGs组有147个和150个,分别占91.30%和93.17%,分组后绝大多数DRGs组的组内异质性较小,分组效果较好。分组形成的15个MDC组中,有12个组的RIV值>40%,组间变异处于较高水平;对161个DRGs组做整体组间异质性分析,可见总变异中的71.43%可用组间变异来解释,组间异质性较强,分组效果较好。29个ADRGs组中,有25个ADRGs组的住院费用ROC曲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绝大多数ADRGs组的分组截断值选择合理,分组效果较好。(3)外科诊疗组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可见,传统指标和DRGs指标的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存在明显差异,SW3组的差异最大,RSR排名从第14位次上升到第5位,上升9个名次,其次为YK1组,排名下降6个名次,PW1组的排名无变化。内科诊疗组传统指标和DRGs指标的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差异相对不明显,XN2组RSR值排序变化最大,上升4个位次,XN1和XN3组的RSR值排序位次无变化。(4)序差变化较为明显的外科诊疗组中,不同RSR区间对应诊疗组的总权重差异有显著性(F=17.27,P<0.05),不同RSR区间对应诊疗组的出院人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P=0.088),但经CMI值调整后的出院人次,三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F=6.79,P<0.05),提示调整后的出院人次与总权重在评价医疗服务产出方面具有一致性,CMI是造成传统指标与DRGs指标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不同的主要因素。结论:(1)纳入研究的病案首页数据DRGs分组效果较好,其分组结果可为诊疗组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提供准确地数据支持;(2)传统指标和DRGs指标开展医疗服务综合绩效评价存在一定差异,外科诊疗组中差异更明显;(3)病例组合指数(CMI)是造成传统指标与DRGs指标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4)与传统指标相比,DRGs指标在医疗服务绩效评价的可比性和科学性方面更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