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价格低廉曾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巨大优势所在,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过数量高达1亿多的奔波于城乡间的“民工潮”,在我国出现这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好像是必然的。然而2004年前后在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首次出现的城市“用工荒”现象一度打破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理想状态;2010年春节后新一轮“民工荒”的出现,使得“民工荒”现象再一次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并且这次的事态相对而言更加严重,且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城市蔓延,甚至部分劳动力输出省份也出现了城市“用工荒”问题,且缺口数量较大。造成用工荒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结构性因素、政策性因素、体制性因素、供求不均衡、生活成本上升等等,惠农政策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毋庸置疑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惠农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劳动力向外流动的机会成本加大,进而外出就业净收益减少,减低了农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惠农政策是中央国务院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它的实施使农村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有助于提高岗位与能力之间的匹配、改善全社会的就业结构,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相关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状况。把两者间的关系理清才能更好地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城市“用工荒”出现的前提前下更好的把握住惠农政策实施的力度,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日韩等国也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劳动力短缺现象,由于各国具体情况、发展阶段不同,惠农政策的实施也会对劳动力流动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们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异同,使我们在工业化道路中尽量少走弯路。我国现在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符合刘易斯模型与费景汉和拉尼斯模型描述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说我国的实际情况已经到了刘易斯在1972年发表的《对无限劳动力的反思》一文中提到的两个转折点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即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开始变为有限供给。惠农政策对城市“用工荒”现象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可能只是促进作用,而并非城市“用工荒”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将用具体的数据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净收益与留乡务农人员净收益,用简单的计量模型分析惠农政策在城市用工荒影响因素中的作用,从分析的结果得出无论是否排除价格因素,进城务工人员与留乡务农人员的净收益之差从2004年之后都是在逐渐缩小的,惠农政策的实施确实是城市“用工荒”的出现的原因之一,符号也与我们理论预测方向相同,但并非主要原因,只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中起到了促进作用。最后结合我们所处的现状及得出的结论从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更好的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确保我国经济能够长远、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