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征,使得网络瑶言、诽傍谩骂、色情、虚假和诈骗信息屡禁不止,这些正是互联网匿名性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网络实名制作为互联网治理的主要方式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心理学领域也从个角度对网络实名制进行了大量研究。恶意创造力是指应用原创的想法故意伤害他人,通常通过操纵、威胁或通过伤害他人取得不公平的优势。本研究试图通过探讨匿名与签名以及签名的不同形式对后续道德行为的影响差异,为网络实名制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也期待本研究对遏制网络暴力及实施网络实名制有所裨益。本研究选取了Buss-Perry攻击性量表(1992),信度为0.86;由华东师范大学郝宁等人编制的恶意创造力日常行为量表(2016),信度是0.87。为测量被试的恶意创造力水平,本研究选取了James(1999)编写的消极情境任务和Lee与Dow(2011)提出的一物多用任务来测量被试的恶意创造力水平。最后选取了托兰思创造性思维测验(1966)图形补充部分来测量被试的发散性思维。本研究分三个实验进行。实验一比较签名行为与匿名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签名行为会显著影响被试的恶意创造力的流畅性得分,与匿名组相比,签名组流畅性得分显著降低,即签名组被试给出更少的恶意性解决方案;实验二选取了姓名签名、笔名签名、学号签名三种签名形式并探讨其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与笔名签名组相比,姓名签名与学号签名都能显著降低被试的流畅性得分。笔名签名组出现最多的恶意性解决方案。该结果表明姓名签名与学号签名都能显著降低恶意创造力的流畅性,而笔名签名反而会提高恶意创造力的流畅性;实验二从恶意创造力观点生成角度出发,为进一步研究,实验三从恶意创造力观点选择角度出发,即不需要被试对消极情境任务给出解决方案,而是从已给出的解决方案中选择最符合自己意图的选项。以此探究不同的签名形式对被试在恶意创造力观点选择上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姓名签名组更多的选择低恶意性解决方案,而匿名组和笔名签名组更多的选择高恶意性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姓名签名能有效降低被试选择恶意性观点的数量,而倾向于选择更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总结三个实验结果,得出结论:1)姓名签名组成功的启动了自我认同感,并最终影响了被试的后续行为。这可能预示启动自我认同感后,会驱使被试朝着普适的社会道德一方改变,如选择更温和宽容的解决问题方案;2)三种不同的签名形式对恶意创造力水平的影响效果不同;3)签名行为、以及不同的签名形式不仅会影响恶意创造力观点生成的数量,而且会影响被试恶意创造力观点选择;4)本研究对选取的不同签名形式从观点生成与观点选择这两个不同角度研究,得到一致的结论。表明姓名签名能有效遏制恶意创造力观点选择倾向。可见签名行为确实会影响恶意创造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