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特发性房颤(idiopathicpa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IPAF)人群作为房颤的特殊群体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它具有心房内或房间传导延迟、房内不应期缩短并离散的特征。本实验通过心电图研究对特发性心房颤动有预测意义的指标,并观察它们实际预测价值的大小。
方法:选择110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所有入选者均通过病史、血生化、胸部正侧位片、心脏超声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患及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诊断)为特发性阵发性房颤组,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同期正常人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病史、体检的比较确定两组的可比性,并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心脏超声等检查,测定心率(heartrate,HR)、P波最大时限(P-wavemaximumduration,Pmax)、P波离散度(P-wavedispersion,Pd)、P波变异性(P-wavevariance)、左心房内径(leftatrialdiameter,LAD)等指标,同时对P波形态进行定性观察。从上述参数中寻找对特发性心房颤动有预测意义的指标,并统计其预测IPAF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
结果:特发性房颤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性别[(69/41)vs(30/20)]、年龄[(51±7.1)岁vs(49±8.6)岁]、心率[(72.2±9.6)次/分vs(69.7±8.5)次/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而体表心电图指标中Pmax、Pd、P波变异性在两组中有显著性差异[(119.7±11.4)msvs(103.5±9.7)ms;(47.6±10.1)msvs(32.9±9.9)ms;(183.8±93.7)ms2vs(100.3±73.8)ms2](P<0.01),IPAF组大于对照组指标。当选取Pmax≥110ms、Pd≥40ms、P波变异性≥120ms2时对IPAF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3.64%、81.82%、85.45%;特异性分别为78.00%、80.00%、82.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32%、90.00%、91.26%;准确性分别为81.88%、81.25%、84.38%。三种指标之间的预测价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应用后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无明显提高,但敏感性下降。同时研究中还发现不同形态的P波在两组中所占的比率也存在差异,双峰P波所占的比率在特发性房颤组(58.18%)高于正常对照组(14.00%)。
结论: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与心房内电的传导速度、迷走神经、心房肌不应期以及心房结构的大小密切相关。而Pmax、Pd、P波变异性可以反应心房内电传导速度及心房肌不应期的变化,是预测IPAF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