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事关全人类的福祉,不啻于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毕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且是一个庞大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复杂课题。为了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与我国的具体实践契合起来,本文较为侧重选取“精准扶贫”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回顾、剖析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伟大理论精髓,探寻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之后论述共同富裕思想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关系,并作出政策效应评价。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博大精深,而且我国为实现共同富裕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也是不胜枚举。同时,本文就我国为实现共同富裕在其他方面的探索也做了阐释。综合以上,本文一共分为九个章节,具体内容为:第一章研究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分别从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定义与思想内涵,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第二章研究能够量化共同富裕实现程度的指标体系,现今世界上通用的指标分别包括可量化物质水平的指标(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CPI指数等)和可量化精神满足水平的指标(HDI指数和居民幸福感指数等)。本文分析了现有指标的局限性,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设计了一套新的量化指标。第三章研究共同富裕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分别从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的共同富裕思想三个方面做出阐述。第四章研究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分别从我国共同富裕社会的特征,以及我国共同富裕社会的体制机制建设两个方面做出具体阐述,申明我国共同富裕社会与西方社会民主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第五章研究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研究的主要成果,分别从由“效率优先”转向“公平优先”,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六章研究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以时间节点为划分依据,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分为四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政策措施分别阐释并作出简要述评。第七章对贫困概念的界定及反贫困理论进行了阐述。通过认真梳理世界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反贫困发展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选择。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是对贫困的概念及界定有清晰地认识,通过对扶贫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为我国精准扶贫中的贫困识别与扶贫政策实施提供理论借鉴意义。第八章论述了共同富裕与“精准扶贫”的关系。在前文对共同富裕理论、实践与政策演变梳理的基础上,本章结合我国贫困与共同富裕的差距,对共同富裕与精准扶贫的关系进行理论层面及实践层面的论证。同时也为下文精准扶贫的进一步剖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九章研究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的实践历程,本章第一节主要围绕着扶贫、脱贫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后为切实解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所采取的具体举措,并且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与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对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为本节研究的结论与展望,起着总结论述的作用。通过总结与提炼,得出对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体结论与对未来工作的展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的实践路径不仅包括“精准扶贫”,还包括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以及坚持普惠民生的政策倾向等内容。故而,在本章的第二节至第四节,主要展开了对上述内容的撰写。由于“精准扶贫”是我国践行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极其关键的一环,在篇幅的安排上,特意加长了对“中国特色精准扶贫”的写作篇幅。本章的第二节至第四节,从更为宏观的视角,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的实践路径探索。论文的研究结论为:“精准扶贫”为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在我国的主要实践路径之一。虽然中国的发展已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然令世界惊叹,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缩小国内的贫富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地域发展差距,依旧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与严峻的挑战。我国的贫困落后地区的致贫原因及贫困特点有许多相似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加大了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积极可喜的效果。我国施行“精准扶贫”战略的政策效果较之之前的扶贫战略效果已有较大改观,比传统扶贫政策更加务实,财政政策的效应很显著,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对贫困人口有较强的帮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