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从保障食品供给安全,维持经济社会稳定,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还是从满足市民的多元精神文化需求,改善都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城乡融合、环境优美、人地和谐的田园化大都市的角度考虑,农业都是上海不可或缺的产业。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农业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社会文化多元需求不断增长,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要求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上海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走向。本论文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为基础,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建国以来上海农业由乡村农业向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当前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条件综合评析和国际模式比较借鉴,提出未来上海都市农业的发展导向、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调整以及发展对策的相关构想。该论文按照历史、现状、未来的发展主线进行研究,遵从了农业类型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存在历史继承性的客观规律,通过发展阶段界定,可以更为合理地确定今后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历史演变过程中主要影响机制的分析,可以在未来都市农业发展政策中有所规避,有所改进,有所发扬,以推进上海的都市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通过对上海农业地域类型演变的个案研究,探寻我国大城市郊区从乡村农业→城郊农业→都市农业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从而对其他城市化快速推进,耕地不断减少的大城市地区的农业发展思路有所启示。本论文共分七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与背景;阐明论文中“乡村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的概念内涵,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介绍论文研究的思路结构、研究方法,论文特色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农业地位功能、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演变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对国际上一般区域和城市地区农业功能地位、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演变的相关理论成果和实践规律进行了总结思考。第三章上海农业的地位功能、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演变的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农业在上海全市和上海郊区占居怎样的经济地位,发挥了哪些功能作用;然后探讨了建国以来上海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特征和各产业内部生产结构的变化过程;接着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各产业内部主要种养殖活动的生产布局特征,并简要总结了总体的地域变迁特征。第四章上海乡村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发展阶段划分,首先对乡村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辨析;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农业的主要特征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建立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不同地域类型农业发展阶段的评价体系;再结合第三章的研究,分析上海各指标的阶段性演变过程,确定出上海乡村农业、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第五章上海农业地域类型演变的动力机制探讨,主要分析了建国以来对上海农业地域类型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体制与农产品流通体制变革及农业产业政策变化,农业土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农业自然环境条件的地域差异,经济技术进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中心城市性质的转变、城市化进程加速及城乡关系的发展变化等几个方面。第六章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评析与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借鉴,首先简要总结分析了上海都市农业产生的背景与意义、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伴生的负效应;然后探讨了推进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制约因素;接着结合上海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对国际上部分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都市农业功能、结构、布局和主要形式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其中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或举措。第七章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构想,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确定了上海都市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导向和主要功能地位;在其指导下,确立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组织,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和空间结构组织的思路;最后提出了推动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