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了兼具城、乡特色的边缘地带——城乡结合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一区域的社会形态既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也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其人口覆盖既包括城镇居民,也包括近郊农村居民,同时涵盖了大量外来农民工,具有人口混杂的特点。这一新的城乡分布格局,也带来了新的教育分布形态,直接的表现是: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城乡结合部学校。为了彰显教育公平,城、乡学生被混合编排在一个班级,但这些进入到混合班级中的农村学生能否真正地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从这类学校的班集体建设入手,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探究班集体建设中城镇与农村学生的参与和发展情况差异。调查表明,在城乡结合部学校的班集体建设中,存在着城、乡学生之间较为明显的不公平现象。针对这一不公平的教育现实,笔者从学校、班主任、家长、学生个人等层面进行了归因调查与理论分析,并具体提出了在城乡结合部学校班级建设中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使这类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即农村学生)能够得到与城镇学生同样的发展,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说明了撰写此文的目的,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城乡结合部学校”、“班集体建设”等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对所调查学校的班集体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揭示了所存在的不公平表现:城、乡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机会不平等;城、乡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发展权益不平等。
第三部分,针对调查结论,对影响所调查学校班集体建设公平问题的因素,从学校、班主任、学生家庭、学生个人等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
第四部分,在对以上三个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城乡结合部学校班集体建设公平性的策略,即重构学校文化、促进融合教育;提升班主任专业能力和修养;加强家校合作;对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农村学生建立教育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