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第一部电子阅读器问世以来,新型的阅读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2006年,伴随着电子纸显示技术的应用,电子阅读器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在行业内外引发广泛争论,一种全新的行业格局正在酝酿之中。
然而在研究电子阅读器之前,几个重要但易混淆的概念需要厘清,即电子阅读器、电子书和电子纸。电子阅读器,简称E-Reader,是一种用来阅读电子书的硬件设备;电子纸,简称E-Paper,是一种载有电子墨水且可以卷曲的显示器;而目前的难点在于电子书(E-Book)的定义,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的一种定义将电子书的概念扩大到了电子阅读的全过程,这种宽泛的定义容易导致消费者的误解,阻碍了电子阅读器走近市场的脚步。因而本文更倾向于将电子阅读器定义为一种硬件设备,而将电子书定义为数字化的图书内容,用户可以使用电子阅读器或其他电子设备(如电脑和手机)阅读电子书。电子阅读器相较于传统图书有以下五大特征:信息容量大、简单便携、类纸化显示界面、联网功能和多媒体表现方式。
本文采用两种理论系统(传播学与消费者行为学)支撑整个研究架构。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电子阅读器的出现无论在阅读生活方面还是产业格局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阅读生活方面,改变的是阅读方式与习惯,而阅读内容依然为整个活动的重心。在产业格局方面,出版商、印刷厂、发行商的力量正在被削弱,而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网络零售书店的地位急速提升,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数字内容平台将代替传统产业链上的中间方,新的电子阅读格局正在成型。
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电子阅读器的发展也并非前途坦荡,阻碍发展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来源争夺,版权保护不利,行业标准匮乏,资源平台尚缺,市场接受度偏低等。就此本文提供了一种电子阅读器发展模式的建议,即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建立产业联盟,规范行业标准,搭建公共平台,实现电子阅读器厂商、出版商、零售书店以及网络运营商四方利益共享。另外,还要培养公众新型的阅读习惯,加强版权内容保护,建立行业标准与资源平台建设,制定价格定位系统,明确产品市场定位。
中国的电子阅读器发展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与推动下情势喜人,但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迎合本土需求,取得健康长远的发展。相信未来的电子阅读器市场接受度将逐步提高,阅读功能进一步完善,并有可能向新的应用领域延展,在开放式平台的基础下,通过新的赢利模式将实现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