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和各研究型大学纷纷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世界一流大学意味着国家学术独立,一流人才的培养,意味着国力的强盛。大学作为一国教育学问的中心,其教育的价值内涵和人文旨趣都可以蕴含在师生关系中。然而,当前大学师生关系却令人堪忧,甚至师生冲突事件频频见诸于报端如“杨帆门事件”、“弑师案”等。师生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其本质在于人与人的沟通,即沟通系统中的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沟通的质量直接关系或者说决定着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研究型大学,本文主要关注研究型大学任课教师和本科生的课外沟通,研究方法是将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首先,使用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型大学 N大学师生课外沟通现状,接着分析影响师生沟通的因素,最后结合访谈法,适当借鉴管理沟通理论,探讨加强师生课外沟通的对策和建议。根据研究,当前研究型大学师生课外时间沟通现状主要是:1、沟通物理情境喜忧参半,文化情境良好但仍需加强;2、学生的沟通能力不高;3、沟通内容方面需要增加“职业生涯规划”和“兴趣爱好”,沟通方式多元化但面对面需要加强;4、师生沟通满意度不高,学生近六成认为沟通效果较高;5、师生沟通频度不高,有超过2成的学生从未和任课教师在课外时间沟通;6、师生对沟通的重要性认可度和沟通意愿较高,但学生沟通积极性较低。借助于SPSS16.0工具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师生沟通效果的因素主要是:1、沟通的满意度;2、沟通的频度(包括面对面沟通的频度),周期沟通次数,但与沟通老师个数没有直接关系;3、对沟通重要性的认识;4、沟通意愿;5、沟通的主动性;6、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7、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8、老师对学生要表达意思的理解程度;9、对师生相互理解的可能性的认可;10、政策效果;11、反馈的频率和反馈的满意度(如邮件的回复情况)。与学生的“沟通满意度”相关的因素包括:1、沟通频度(包括周期次数、老师的个数);2、沟通的主动性;3、沟通效果;4、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5、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6、师生相互理解的可能性7、政策有效性这七个因素。本文最后提出的对策主要包括:1、学校、院系要“有所为”:(1)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改革慎行,平衡“科研”和“教学”的关系;(2)大力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和班主任制;(3)构建师生课外时间面对面沟通平台;(4)减小班级规模,避免“多数人的边缘化”;(5)提高师生的沟通能力;2、师生皆可以“有为”:共同营造“大爱”的师生沟通氛围:(1)师生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观”;(2)师生都要主动与对方沟通;(3)师生沟通可“求同”,更要“存异”;(4)沟通方式多样化,尽可能增多面对面沟通的机会;(5)师生反思、认识自我;(6)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担任班干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