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滨水区因其优美的自然景色、便利快捷的交通体系、宽敞的开放空间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区。滨水区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和核心。然而,很多城市在对滨水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空间形态的要求,造成滨水建筑群体过于密集,建筑后退过少,使挤压滨水区开放空间;滨水建筑高度过高,阻碍了后排建筑的观景视野;滨水建筑形态上缺少变化,使滨水轮廓线过于单一等。 本文通过对滨水区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滨水区建设实践的分析和总结,归纳出滨水区在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所要面临的挑战。城市滨水区的城市设计应注重建筑群、开放空间、水体和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找到合理的布局方式,突出滨水区的特色。滨水空间应注重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后退等因素与水体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组织、布局,形成良好的滨水区天际线景观,丰富滨水界面的层次。滨水天际线对于城市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城市形象的体现,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活力与升生机,它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只有滨水区的各个方面都和谐完美,才会体现出它对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以盘锦金帛湾滨水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特点分别从滨河区、滨湖区和滨海区三个方面对空间形态作细致而深入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滨河区的开放空间格局呈网状结构,注重横、纵岸线景观的观景视角,打造富有层次感和秩序性的空间界面。滨河区以低、多层建筑为主的无障碍视线引导,建筑群体布局不宜过于密集,以25%-35%之间为宜,建议采用“前疏后密”的做法。 滨湖区的开放空间格局里面状结构,采用点式高层拉大建筑之间的空隙,保证良好的环境和避免滨湖景观遮挡。空间界面应突出建筑高度的对比性,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滨湖建筑应采用架空的方式保证视觉通透性,降低建筑密度,使视线不被建筑所遮挡。 滨海区的开放空间格局呈带状结构,建筑群体布局应注重抵挡冬季寒冷海风对建筑空间内部温度的不利影响,并通过视觉廊道营造良好的视线景观环境。空间界面应注重滨海天际线的营造,强调和突出天际线的韵律和层次。滨海区建筑建议采用阶梯式的建筑高度开发模式,在峰顶处建议采用“突变增长”,在波动升高处采用“缓和增长”,建筑密度控制在20%-35%之间。 通过对金帛湾滨水区三个区域空间布局、空间界面和建筑体量的控制,使金帛湾滨水区更具地域特点和文化气息,突出它在辽滨水城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