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缘起 2000年的台湾“总统”大选,民进党籍候选人陈水扁,在1546万张选票中,以39.3%的得票率,在近五百万票的相对多数情况下获胜,成为台湾的新领导人。国民党这个台湾政坛上的庞然大物,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五十余年的执政历史,至此告一个段落。民进党人入主“总统府”,实现了台湾政党的轮换,台湾五十年的政治生态,瞬间解体重构。 2004年的台湾“总统”大选,3月20日晚在连宋抗议声中,执政业绩不佳的陈吕配,以6,471,970票对6,442,452票,不到三万票的微小差距,击败国亲联盟的连宋配,获得继续执政的机会。 民进党一次以相对多数取得了政权,一次以有争议的微弱优势获得连任,这只是一种巧合吗? 近年来,我在担任上海海峡交流公司董事长一职上有机会与台湾各界人士接触,使我萌生了研究民进党竞选策略的念头。 90年代以来全球“民主化”的浪潮对台湾政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标志始于1996年的“总统大选”,这是台湾地区第一次以“直选”的方式选出最高领导人。台湾“民主化”不但改变了台湾地区人民的政治生活,同时也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与东亚地区的安全。伴随台湾“民主化”而形成的“台湾自主意识”与“国家认同”问题,严重冲撞着两岸关系,隐含着两岸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 民进党自2000年执政以来,惯常利用选举动员的方式捞取政治资源。所有的政治作为,是以选举为核心,“胜选”成了民进党政治活动最大的诱因与动力。台湾的政党体系呈现极端庸俗化的现象,“政治市场”概念取代传统的政治理念;“市场区隔”取代了“政党区隔”(political cleavage);“意识形态”取代”经济”因素成为社会分歧的源头。以政党政治的发展来看,因为理想性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