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而进行的神圣战争,文艺是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翼,文艺服务于抗战并在抗战中使自身获得了新的发展。
学生文艺在抗战中以校园文艺社团为支撑,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团结抗日力量,鼓舞、号召民众的重大作用,是抗战文艺中一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作为战时中国首都与全国文化中心,重庆的校园文艺社团还鲜有人作系统的梳理与较为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从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重庆大学“乡村宣传团”、兼善中学“突兀社”、复旦大学“复新社”以及多所驻渝大学学生组成的“中国学生导报社”四个社团入手,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出抗战时期重庆校园文艺社团与重庆抗战文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展现重庆校园文艺社团的特殊作用与贡献。
一、创建与运作方式。在抗战的特殊社会背景下,重庆许多校园建立了属于学生自己的文艺社团,这些社团的建立或响应时代的召唤,在校方倡导下建立;或同窗好友志趣相投,自发地结社雅集;或抗战迁徙新址后自觉恢复昔日面貌;或在社会需求中自觉创建。而所有的校园文艺社团都以校园为依托,以刊物为依托,以学生为骨干,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文艺活动,参与文艺抗战。
二、文艺主题。抗战宣传、乡土情怀、战时校园生活三大主题是重庆校园文艺社团的文艺主要表现。抗战宣传与批判社会交织在一起,用宣传的方式唤醒民众积极参与到抗战之中;乡土情怀与民族精神相融汇,对乡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也倡导不屈不挠、坚毅勇敢的民族精神;战时校园生活的深入思考与真实表现,将抗日救亡的精神融入到战时校园日常生活的具体描绘中,真是展现战时校园生活的特殊风貌。
三、文艺风格。抗战文艺的校园展现、文艺形式的多样性追求、文艺大众化的学生表达是这一时期重庆校园文艺社团文艺创作的显著风格特征。用校园文艺创作展现了校园学生文艺与抗战文艺的密切结合,不断开拓校园文艺形式的新形式,在校园文艺形式多样化的追求中丰富了战时学生的文艺创作。同时,在“文艺大众化”思想的指引下实现了学生文艺的大众化。
四、文艺贡献。抗战时期重庆校园文艺社团有两大突出贡献:一是真实生动地体现了抗战中学生的文艺救亡;二是培养了一批文艺新人,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为抗战时期乃至新中国文艺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