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所研究的“岭南大学”特指以1888年建校的格致书院为前身,一脉发展而来,并于1952年院系合并时停办的广州岭南大学。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史料释读、咨询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对大量零散的史料加以系统梳理和组织的基础上,对岭南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开展研究,回顾岭南大学图书馆从初创、发展到停办的历史,廓清岭南大学图书馆藏书历史中各种史实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深入探究岭南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各个阶段主要的藏书活动、藏书经费的来源与分配、馆藏政策、藏书源流以及专藏建设,以期促进近代图书馆史研究的精细化进程,拓宽近代高等教育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范畴,进而为观察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的变迁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论文重点梳理的历史问题包括:图书馆历任馆长的情况;各时期的馆舍情况、筹建新馆舍的经过以及筹建失败的原因;中籍部的成立时间、背景,创立者陈德芸的生平事略,构成中籍部的藏书基础,以及中籍部成立初期对中文藏书建设和组织的探索工作;学校收归国人自办以后,图书馆藏书的增长情况,特色馆藏的形成,以及科学的藏书组织与管理情况;抗战第一年图书馆在动荡的条件下于广州继续开展藏书建设的活动,广州沦陷后迁馆香港的情况,以及抗战后期图书馆随学校在粤北地区辗转迁移的经过;购书经费的来源、数额和分配原则,以及与其他教会大学及公立大学图书馆的比较分析;图书馆藏书订购、捐赠、交换和复制四项来源的具体情况,以及所涉及的购书政策、采访流程、捐赠者性质和数量等问题;中文善本专藏的来源与特色;“中国问题研究”西文出版物的收藏情况以及馆藏特色与菁华。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论文认为岭南大学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理念包括:第一,藏书的购置和选择注意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针,关注学校所在的岭南地区的文化与特色,在选择中文古籍和西文新书方面不盲目追随潮流;第二,在期刊管理方面的理念十分先进,各类刊物一经订购即长期坚持,过刊按年度合订后逐一完整保存,从而形成著称于当时的系统、完整的期刊馆藏;第三,注意为馆藏编制目录与索引,尤其重视期刊目录与索引的编制;第四,岭大图书馆的西文馆藏使用《杜威十进分类法》,中文馆藏则使用该馆在《杜威十进分类法》基础上自行改订的分类法,一方面力求同时兼顾四部旧法和杜威法之所长,使中文新旧书籍均可纳入其中,一方面使中西文馆藏在分类体系上尽量一致;第五,图书馆委员会在藏书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上述理念恰好代表了当时教会大学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普遍特点,并反映了整个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的足迹。论文还认为岭南大学的学术研究和办学目的深刻影响了图书馆的藏书内容、结构和特色,所以岭南大学图书馆在馆藏善本图书以及“中国问题研究”西文出版物专藏的建设方面,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图书馆的特色。而学术研究对藏书建设的影响具体通过学者的藏书活动得以实施。此外,岭南大学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理念还体现了大学的独立精神;赠书来源反映了岭大的社会影响以及人脉网络。论文还以藏书为切入点,剖析哈佛燕京学社与岭南大学在“中国研究”领域的分歧,哈佛燕京学社早期的“汉学研究”倾向于传统的古典主义研究,继承法国汉学研究的学术路线;而同时期岭南大学的“中国研究”已经具备了近现代学术研究的气息,不仅研究内容和选题角度十分新颖,在研究方法上也大量运用西方现代学术研究的方法,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对清代以来中国、尤其是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