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发展必然面临生产率的问题,尤其对于主要依靠资本投入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的陕西来说,其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本文通过分析陕西区域经济生产率的变化趋势、特征,能够对陕西省18年来各区域经济的生产率变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以此来正确评价陕西全省及各区域的生产率差异和经济增长方式。对于陕西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各个地市的生产率,协调各区域的发展,探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视角的创新,即以陕西十个地市为决策单元,通过纵向年度的比较和横向地区的比较来分析陕西省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结合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陕西在1990~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Malmquist指数构成变化,系统分析了全省以及各地市在各年度和不同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最后给出了提高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在测算之前为避免伪回归的出现,针对各地市的经济面板数据,我们进行了面板单位跟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确保了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的有效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通过横向比较陕西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Malmquist指数构成,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陕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贡献因子,整体上技术效率缺乏。纯技术效率水平普遍较低,全省只有渭南、安康两市的年均纯技术效率得到改善,规模效率是技术效率增长的主要贡献因子;通过纵向比较各地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Malmquist指数构成,研究发现关中、陕南、陕北以及各地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为显著,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受制于低水平的技术效率。各地市在2000-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1990-1999年有显著提高,但增长趋势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