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金属铅卤化钙钛矿由于其高吸收系数,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和简单的制造工艺等优良特性现已成为光伏领域的新宠。有机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光伏技术,具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在Miyasaka等人的首次开创性工作之后,有机铅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几年内迅速增加到NREL认证的23.3%。然而,尽管光伏性能非常出色,但这些材料中的重金属铅对生物和环境的毒害阻碍了其未来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金属铅卤化钙钛矿由于其高吸收系数,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和简单的制造工艺等优良特性现已成为光伏领域的新宠。有机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光伏技术,具有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在Miyasaka等人的首次开创性工作之后,有机铅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几年内迅速增加到NREL认证的23.3%。然而,尽管光伏性能非常出色,但这些材料中的重金属铅对生物和环境的毒害阻碍了其未来的进一步商业化发展。因此,寻找毒性较低的金属来代替铅至关重要。据报道,作为IVA组中与Pb相似的元素,Sn和Ge已被用于开发无铅钙钛矿,但问题是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较差;铋基卤化物钙钛矿Cs3Bi2I9稳定性较高,现已将其组装在太阳能电池中,并实现了超过1%的光电转换效率。与铋相似,基于锑的钙钛矿Cs3Sb2I9也已被开发并报道。但是事实是只有很少的二价或三价阳离子替代Pb2+才能形成无毒且稳定的钙钛矿。因此,另一条可行的途径是探索由一个单价阳离子和一个三价阳离子替换掉两个铅离子形成双钙钛矿。其晶体结构由交替的角共享的BIX6和BIIIX6八面体组成,周围的大空间被A位Cs+阳离子占据,形成了有序岩盐结构。这种双钙钛矿暴露于光,湿气和环境空气中时显示出极高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吸光性能,在今后光电器件的应用上展现出非凡的潜力。本文通过室温下的配体辅助再沉淀法(LARP)成功制备了三种新型的无铅双钙钛矿量子点,分别为有机-无机杂化的MA2AgBiI6(MA=CH3NH3+)、全无机全卤素的Cs2AgSbX6(X=Cl,Br,I)、全无机的Cs2AgInCl6及Na掺杂的Cs2NaxAg1-xIn Cl6(0≤x≤1)。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深入探究。(1)以碘甲胺、碘化银、碘化铋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MA2AgBiI6钙钛矿量子点,呈形貌大小均一的准球形,尺寸约为4.4 nm;具有高的结晶度,且无明显晶格缺陷。其在370 nm处有一尖锐的激子吸收峰,相较于其单晶表现出明显的量子限域效应;荧光发射峰为580 nm,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MA2AgBiI6钙钛矿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为15.69%,荧光发射主要受激子辐射复合驱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机溶剂三氯甲烷可以控制钙钛矿的纯相;此外,有机配体可影响其荧光发射峰:加入10%的油酸(OA)后,相较于无油酸配体的样品,强度可提高75%,且发射峰的位置微弱红移;加入三辛基膦(TOP)与OA协同作用后可进一步提高荧光发射强度。(2)以卤化铯、卤化银、卤化锑为原料,在室温下制备了全无机全卤素的Cs2AgSbX6(X=Cl,Br,I)钙钛矿量子点。其中,发蓝光的Cs2AgSb Cl6量子点呈形貌大小均一的准球形,尺寸约为4.7 nm;具有高的结晶度,且无明显晶格缺陷。其具有高稳定性:烘干的Cs2AgSb Cl6钙钛矿粉末置于黑暗空气中可保存6个月,没有杂质的生成;将粉末重新分散于溶剂中,其荧光强度相较于初始值只衰减了10%,证实了其优异的空气稳定性。该体系中配体油酸不仅起到抑制量子点沉聚、控制纯相钙钛矿合成的作用,还可以借助使量子点表面缺陷被钝化的方式来提高荧光性能,表现在改变体系中所加入的油酸用量,可以控制其PLQY最高可达31.33%。变换前驱液中卤素的种类和比例,可使Cs2AgSbX6(X=Cl,Br,I)钙钛矿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峰在409 nm到557 nm光谱范围内调谐。(3)以氯化铯、氯化银、氯化钠、氯化铟为原料,在室温下制备了全无机的Cs2AgInCl6及Na掺杂的Cs2NaxAg1-xIn Cl6(0≤x≤1)钙钛矿量子点。它们均呈形貌大小均一的准球形,尺寸分别为1.45 nm和2.05 nm(以Cs2Na0.75Ag0.25In Cl6钙钛矿量子点为例);具有高的结晶度,且无明显晶格缺陷。Cs2AgInCl6在489nm可以发射暖橘色的荧光;为了进一步优化其发光性能,向其中掺入Na离子。随着Na元素占比的不断提高,其X射线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同时其荧光发射峰也相应红移,这是由于离子半径不同所引起的晶格收缩及减小的激子玻尔半径;当掺入75%的Na+后,Cs2Na0.75Ag0.25In Cl6钙钛矿量子点的PLQY为39.76%,相较于未掺杂的Cs2AgInCl6提高了近四倍,荧光寿命也相应增加;总之,Na掺杂后的钙钛矿量子点相较于未掺杂的Cs2AgInCl6钙钛矿量子点的PLQY及稳定性均有了大幅度提升。
其他文献
2014年,研究人员利用高压合成技术制备出了层状超导材料AP2-xXx(A=Zr,Hf;X=S,Se),这类材料与铁基超导体111体系类似,都具有PbFCl型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4/nmm。随着掺杂含量的增加,Tc相图呈现出与铁基超导体类似的“圆顶”形状,表明该体系中可能存在非常规超导电性。此外,2015年,研究人员在铁基超导体122体系(ThCr2Si2结构)中发现了一类新型的超导材料(La0.
超材料(metamaterial)是一类具有人工微纳结构和新奇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也称为超构材料或超颖材料。该类材料具有超常的物理性质,能够突破自然材料自身的局限性,其应用价值也重点体现在对于电磁波的控制方面。例如,超透镜、偏振转换、完美吸收、隐身材料等特性。这些不断涌现的突破性进展必将为通信、传感、探测、成像等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随着超材料研究工作的逐渐展开和不断深入,理论和技术日趋完善,其应
随着人们对器件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功能的新型材料急需发展。在产业化应用领域和实验室科研领域,铁电材料和磁性材料都被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如果一种材料中同时存在铁电性和铁磁性,二者之间可以互相调控,那么这种材料在信息存储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目前,科研领域已经有大量工作报道了多铁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然而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单相多铁材料还比较稀少。在氟化物领域存在许多磁性铁电体,对这些
压力作为基本热力学参量,是物性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地减小原子间距,压力可以调控能带结构、能带宽度以及声子的频率,进而达到调控功能材料物理特性的目的。相比于化学掺杂,高压具有不改变材料本身的化学计量比、不引入晶格无序和额外电荷载流子等优点,在材料探索中实现了更加高效的原位调控和测量。低维材料因为具有电荷密度波(CDW)、非常规超导电性和拓扑表面态等奇特物性,在理论和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论文
自1911年发现超导以来,人们一直寻找具有更高转变温度的新超导体,并探索其中超导机理。在随后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新的转变温度(Tc)低于30 K的超导体,这些超导体中,绝大多数的超导性质都可以用BCS理论解释。最近,一些具有AB3(Pu Ni3型)和AB2(Mg Cu2Laves相)结构的化合物成为广泛研究的对象,其中A代表稀土金属(La-Gd),B代表过渡金属:Ir或Rh。该化合物包含了
纳米铁氧化物具有优异的电学、磁学及光学性能,在光催化、无机颜料、生物医学、磁性材料、气敏传感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纳米铁氧化物制备方法存在着易团聚、结晶性差、尺寸偏大,以及制备成本高、操作复杂和原料毒性大等问题,简便高效地制备纳米铁氧化物一直是本领域研究者追求的目标之一。本论文创新性地使用了水溶性盐隔离法来制备铁氧化物纳米颗粒,通过引入高熔点水溶性盐隔离相,有效抑制了高温过程中纳米颗粒的
低压电路中“万能触头材料”Ag/CdO因环保问题应用受限。Ti3AlC2增强Ag基复合材料由于具备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等,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替代材料,可应用于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等电器设备中。然而,在Ag/Ti3AlC2复合材料烧结过程中,两相界面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材料的组织、性能与应用。因此,Ag/Ti3AlC2复合材料的界面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存在界面调控困难、界面反应机理及界面
上转换发光材料因其具有独特的反斯托克斯发光特性,低的自体荧光,低的光漂白性等优势,使其在生物成像、三维显示、光动力治疗、防伪加密以及太阳能光伏等领域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上转换材料真正在这些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需要开展详细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基于上转换纳米晶制备技术以及上转换荧光粉宽带敏化两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aYF4:Yb3+,Er3+上转换纳米晶,分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污染和电磁辐射问题日趋严重,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军事作战、设备抗干扰、人体健康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新型微波吸收材料应满足薄、轻、宽、强的要求,以此为目标,本文制备了几种碳基复合材料,并对其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探究了材料组分、结构与吸波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提出了可能的微波吸收机理。以聚多巴胺(PDA)为碳源,采用MOFs自模板的方法,在ZIF-67纳米
MAX相陶瓷是一种新型的三元层状的金属性陶瓷材料,它结合了金属和陶瓷的部分优异性能,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自润滑、导电导热等性质。MXene则是利用MAX相中A层与MX层之间的弱结合力,采用刻蚀的方法将A层剥落,从而形成的一种二维纳米层状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亲水性。使用传统陶瓷材料作为增强体制备钛基复合材料可有效提高其强度、硬度、耐磨性,但对复合材料的塑性造成很大的损害。MAX相作为一种金属性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