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

被引量 : 110次 | 上传用户:fakemar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广场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城市重要的象征。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广场一时成为中国城市建设的热点,成为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对广场这一事物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建成的广场布局仍是搬用的西方形式,导致目前的广场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深化对广场的理解,探索中国的广场文化传统,实现历史与现实、西方形式与中国内容的对话,从而使广场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活力泉源。本文就广场的社会本质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研讨,由此本文关注的是广场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以促使广场成为人性场所。为了适应国人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深入挖掘广场的中国文化内涵和文化传统,本文采用社会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社会空间理论,对中西广场的演变、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比较研究,对不同历史条件下广场所呈现的意义与象征进行了探讨,对促成广场产生和广场生活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努力寻求创造丰富多彩的广场生活的活力因素,并最后提出了建设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的理想。基于这种考虑,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首先,考察西方的广场文化及其社会生活。鉴于当前国内广场沿用的是西方概念,本文对西方广场的产生、发展进行了梳理,把西方广场划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现代等几个阶段,并对各时期的代表性广场的形制和社会文化进行了研究,表明西方广场存在一个一脉相承的体系。其次,梳理分析中国城市广场的历史演变。中国广场部分是本文的主体,共分三个部分:传统广场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广场,并将传统广场分为几个类别;传统广场与新型广场的轮替主要介绍近代广场的发展情况,重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型广场的发展,一是传统广场的沦落;新型广场的大发展介绍1978 年以来广场的发展情况,探索规律,指出误区。在各部分之后还分别论述了各时期广场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与城市文化的内在矛盾。本文根据丰富的古文献资料,论证中国古代城市中不仅有生动丰富的广场生活和广场文化,而且中国的广场体系不论从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算起,还是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算起,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寿的体系,并深入分析了影响中国传统广场的活力因素。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中国广场传统断裂与广场建设误区产生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表明民众参与是解决当代广场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再次,本文对中国广场与西方广场进行了简要的比较研究,表明两者既存在许多的共通之处,更体现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品格,是反映中西两大文化体系重大差异的物质表现。本文的创新和特色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从社会学角度,对中国古代广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按功能进行了分类,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出了中国古代城市存在着丰富的广场文化和广场生活的新结论。二是在对比中西广场的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强调我国广场建设借鉴西方广场的形式时,应充分弘扬民族的形式和风格。三是提出中国广场传统的近代断裂说,并为此提出了建设中国文化特色广场、为和谐社会服务的四条理论思路。四是引证资料丰富,通过文献综述及各章节引用的文献,为今后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参考线索。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3种体感设备EyeToy、Wii及Kinect应用于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现状。体感交互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运动康复技术手段,应用前景广阔。
研究几种环保油的基本性质及其在胎面胶中的应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芳烃油相比,环保油的苯胺点高,芳烃所占比例小;填充环保油胶料的门尼焦烧时间和t90延长,tanδ值减小,硫
目的探讨CCK-8、MTS两种不同的四唑盐试剂在羊膜上皮细胞增殖检测中的最适实验条件,并比较两者细胞毒性。方法取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羊膜上皮细胞,用完全培养基(DMEM/F12+10%
目的研究大鼠重度脊髓损伤后损伤中心不同白质束的病理变化。方法 21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3)、假手术组(n=3)和脊髓损伤组(n=15)。损伤组使用NYU脊髓损伤
本文基于国际残疾人融合康复的理念,在深圳特区探索残疾人康复工作架构与方法。深圳构建了融合康复体系,该体系秉承现代残疾人康复理念,以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辅助器具
<正> 我公司于1989年3~10月间,承接渤海石油公司绥中36-1油田生产储油船的基本设计。该船为海上油田浮式生产重要设施之一,上设原油处理模块、动力模块、油水储存舱以及生活处
最近随中国医疗建筑设计师联盟一起参访台湾地区最新医疗建筑和特色医养建筑,有很多收获,台湾地区人口稠密,社会安定,城市富有活力。参访的感受颇多,可以用两组词来概括:第一
期刊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媒体和内部竞争的双重压力.为了寻求改革,杂志化探索的热潮又重新在报界兴起.对于地方性报纸而言,杂志化手法的新思考也是面对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