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炜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数量丰富,包括小说、散文、随笔,而流溢于文字之间的是作者本人所高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场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中,张炜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为当下的诸多问题投诸了审视的、关注的目光,并且提出了一些救赎途径。对此,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张炜作品中的苦难主题及其救赎理想。 人文关怀精神和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张炜把目光更多地投入到“苦难”的一面,“苦难”已成为张炜创作中的一贯主题。对这一主题,作者是分多层次加以展示的。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张炜文学世界中历史层面的内容,即记忆中的历史苦难,这主要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畸形的政治、畸形的社会给普通人的身体、心灵乃至普遍的人性带来的极大的灾难。 第二章主要阐述张炜作品中对现实的表现。在作家笔下,现实社会也是苦难的集中展示台,当下现存的苦难主要有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人性荒芜、欲望膨胀,以及人们由此所陷入的绝望、颓靡的精神状态。 在揭示苦难的同时,作者也试图昭示出救赎苦难的途径。第三章主要是从他的作品中归结出三条救赎途径并予以评价。一种是对大地的坚守、融入野地、回到自然,以此获得心灵的宁静从而摆脱苦难。另一种是依靠守望道德、坚守理想来反抗形形色色欲望的侵袭。第三,“出发”与“回归”的行动方式,这也把形而上层面思辨式的救赎理想化知为行。 我们敬佩作者敢于展示苦难并提出救赎途径的勇气,但仔细思考之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的历史观的表现,人类历史是循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科技社会的历史轨迹发展的,任何人为力量都无法改变这一进程,这也就决定了他所提出的种种救赎途径的虚幻性、不现实性。 这篇论文主要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以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作指导,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又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希望以此进一步丰富对作家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