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中医医案历史源流、邓铁涛医案研究及邓铁涛医案交互式网站的构建来探讨中医医案的研究与网络化平台的构建。 中医医案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先秦时期是中医医案的雏形期,秦汉晋唐时期中医医案初创阶段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也是以单个病人为病案文字记录的开始时期,有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医案也应是中医学体系形成的标志之一。宋金元时期中医医案空前发展时期,医案专著开始出现,医籍附案逐渐增多,医家立案蔚然成风,医案风格异彩纷呈。到了明清时期的医案,各方而均渐趋成熟。个人医案专著大量增加,医案类书出现,以及对医案书写格式与规范进行专门研究,是这一时期医案成熟的重要标志。清代专门整理研究医案的著作已经有多种形式,这是医案学发展到鼎盛的又一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宝库在几千年的积淀下,蕴藏了极为丰富的医案资源,后世医家从医案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在充分吸收前人医案的基础上著书立说再成医案。正如秦伯未言:“卓然成一家言,为后世法者,厥惟医案。” 邓铁涛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临床诊疗近七十年,邓铁涛医案数量多、时间跨度大、病种范围广泛,特殊、复杂。邓铁涛医案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得到了广东省中医药局的立项资助,在邓老的指导下,课题组开展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主编了《邓铁涛医案与研究》于2004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论文选取《邓铁涛医案与研究》一书的“重症肌无力”医案(不包括只用强肌健力饮的病案),一共122诊,用药88味,中药使用次数1596次。并根据《中药大辞典》、《中药学》等对88味中药进行归经,共归入脾、肾、肝、肺、心、胆、胃等10经。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1.0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将122诊的用药及药物归经分别录入数据库。药物及药物归经频次分析,根据药物频次分析结果,删除出现频次较小的变量(小于10),对保留的26个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治疗用药的核心用药有:白术、柴胡、陈皮、当归、党参、甘草、枸杞子、何首乌、黄芪、山萸肉、升麻、太子参;即为补中益气汤加何首乌、枸杞子、山萸肉等,与邓老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脾胃虚损,五脏相关,治疗当补脾益损,升阳举陷为治疗大法的学术思想相吻合。在频次上分别是脾、肺、肾、肝、心等脏依次递减。脾脏在第一位,也可以看出本病的治疗上从脾论治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