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P波离散度(Pd)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Pd及LVMI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男51例,女69例,依据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分别进行:1常规测量血压、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2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后壁厚度(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3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计算P波离散度(Pd)。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比较,所有检测以双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高血压患者Pmax、Pd、LAD、LVM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血压分级组间Pd、LVMI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水平两两比较显示:3级高血压组高于1级高血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5)。LVMI水平两两比较显示:3级高血压组与其他组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原发性高血压组Pd同LAD、LVMI均呈正相关(r=0.554,r=0.488,P<0.01)。4.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d阳性组心脏超声指标(LAD、IVSTD、PWTD、 LVIDD)明显高于Pd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原发性高血压四组中医证型在血压分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肝火亢盛证和阴阳两虚证以1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为主,痰湿壅盛证血压分级分布比较均衡,阴虚阳亢证以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为主。6.原发性高血压四组中医证型间Pd值比较,非参数检验显示组间Pd值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值升高顺序为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Pd值两两比较显示:阴阳两虚证与其他三个证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与肝火亢盛证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组与阴虚阳亢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原发性高血压四组中医证型间LVMI值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组间LVMI值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VMI值升高顺序为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火亢盛证。LVMI值两两比较显示:阴阳两虚证组与其他三个证型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阳亢证组与肝火亢盛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组与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原发性高血压四组中医证型Pd阳性检出率由低到高依次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Pd及LVMI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2.Pd同LAD、LVMI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Pd及LVMI表现不同,二者均以阴阳两虚证升高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