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修复是一门特殊而又专门的科技领域。对任何历史建筑的保护必须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时代环境中寻求自身的定位,没有任何相同的模式和照搬的蓝本,更没有标准的“法式”来统一设计。综观世界范围内对于文物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镇)的保护,其对象大都的是城市建筑遗产。乡土文化遗产,特别是商贾宅院、家族祠堂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附着其上的传统营建技艺、手工工艺等非物质遗产正在逐渐消失。随着遗产保护类别和内容的不断扩展,推动了保护乡土文化、乡土建筑的保护。人们逐渐认识到:“乡土建筑遗产是在人类的情感和自豪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不重视保护这些组成人类生活核心的传统和谐,将无法体现人类遗产的价值”。本论文选择坐落于重庆潼南县双江镇的“长滩子大院”这个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采取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主要从“历史环境”、“建筑形态格局”、“建筑技术构造”、“建筑材料”四个方面着眼,建筑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即从历史沿革、内在价值、现存状况的分析;到制定保护的策略、展开保护的过程以及运用修复技术方法的探讨。以个案为基础,依照遗产保护的思路尽可能呈现一个完整的乡土建筑遗产整体性保护修复历程;为今后其它同类型的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一种可能性。文章首先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来展示和分析整个杨氏家族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体现在建筑的形制、空间形态、装饰艺术以及建筑技术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阐述长滩子大院在历史价值、乡土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在社会经济价值中的具体表现;其次,仔细分析宅院的格局现存状况、建筑结构以及材料的损毁状况,以此来评定宅院可利用的可能性。通过前面的分析,具体阐述“长滩子大院”保护理念和如何展开保护修复的程序,以及在保护中运用的修复技术方法。在文章末尾,针对保护修复的工程小结,提出笔者对于乡土建筑保护研究的思考。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修复是个极其复杂的课题,而我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均涉足尚浅。但希望通过我的研究和记录,也能成为“长滩子大院”这座珍贵的乡土建筑遗产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