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理念、叙事策略与社会认同——美国同性恋题材纪录片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dog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早期历史中,同性恋者遭受来自政府和宗教团体的极端迫害。随着社会运动的发展,他们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改变,但是歧视和迫害并未完全消除,尤其在保守地区,他们仍然是“二等公民”。纪录片真实呈现了美国各个地区同性恋者的生存状况和重要阶段性事件,在影像价值之外,作为同性恋权益运动的一部分而具有社会价值。本文以美国同性恋纪录片中在宗教、政治、社会等多重视阈下的同性恋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从文本出发,分析影片中的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从而进一步认识同性恋纪录片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关注美国同性恋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从真实性、民族性和反思性三部分进行研究。真实性是纪录片最为核心的本质属性,在本文的研究中,它主要体现为个人记忆的拼接,即用多个采访对象来相互佐证,掌握不同角度对事件的观察,以达到近乎全知的拍摄视角。民族性将同性恋话题放在美国的政治、宗教语境下,结合性政治理论、前人对美国宗教和同性恋关系的研究进行考察。反思性基于性别操演理论,指出同性恋者的社会性别和社会行为既受环境的约束和塑造,又具有主观能动性。第二部分基于具体文本,将纪录片中的人物归纳为跨性别者、女同性恋者和男同性恋者三类主要形象,分别从社会性别、家庭角色和致命病症三个角度切入。简单来说,社会性别是指跨性别者的自然生理性别和后天心理性别之间的不对称致使其认同并以相反的社会性别示人。在异性恋女性借女权运动的浪潮走出家门投入工作时,女同性恋者在纪录片中回归家庭,两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男同性恋者的致命病症是对涉及艾滋病的纪录片的分析和总结,客观地评价男同性恋者面对巨大灾难的群体行为以及他们固有的政治敏感性。第三部分是从文本分析延伸至社会意义。纪录片中的同性恋形象既是客观现实在镜头中的反映,也与客观现实一同构建新的内涵。事实上,个体认同、群体认同和社会认同三者的内部联系非常紧密,即使将其分为三个小点,在内容上难以做到相互之间没有重复和串联。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与同性恋者的群体影像塑造大致同步,个体对自身的接受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群体的认可度。积极的社会认可会促进群体认可的加深,反之亦然。显然,纪录片的目的是积极的,它以多元文化观的角度审视主流群体和同性恋群体,带着善意寻求接纳和融合。
其他文献
期刊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的背景下,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受到了各种价值体系的冲击而逐渐趋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疆生土建筑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自
期刊
在社会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办公工作环境的舒适与否显得日益重要。上班族对现代办公空间环境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光环境设计方面也尤其受到关注。本人通过对影响建筑
期刊
期刊
艺术和宗教虽然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领域,但是彼此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结合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佛教艺术,并使其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引导着人们去揭开这一层神秘的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