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n→π-p散射过程的理论过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conf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子和Δ谱的研究是强子物理的研究重要课题之一。在手征夸克模型框架下,我们通过研究光产生过程γn→π-p提取了核子和Δ共振态的性质。通过拟合γn→π-p散射过程的微分截面、束流反对称性Σ、反冲质子的极化P以及靶粒子的反对称性T实验数据,我们发现:(1)、共振态Δ(1232)在γn→π-p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贡献,且共振态Δ(1232)的质量和宽度分别为M(?)1220Me V和Γ(?)100Me V,这些值与PDG中所确定的值接近。同时,我们提取的Δ(1232)Nπ耦合强度大小Cr(1232)(?)2.3,这样比传统夸克模型的耦合常数大大约1.5倍。(2)、在这个过程中,N(1535)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分别得到了这个共振态的质量和宽度,M(?)1515Me V和Γ(?)115Me V。此外,我们提取的Δ(1535)Nπ耦合常数大小比传统的夸克模型给出的耦合强度大大约1.6倍。同时在γn→π-p散射过程中,我们发现共振态N(1520)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随着能量的增加,N(1535)S11和N(1520)D13在相对较高的能量区域有很强的干涉相消效应。(3)、s道、t道、u道、接触项背景项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预言的总截面中,我们发现在Δ(1232)和Δ(1535)Nπ附近各有一个明显的结构,其主要贡献分别为共振态Δ(1232)和N(1535)。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