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显示,监管缺失及其不到位是本次危机的重要原因。2010年底二十国集团以及巴塞尔委员会确定了巴塞尔协议Ⅲ,审慎监管理念逐步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转变。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须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对银行行为及其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影响,我国银行体系是否存在这种顺周期性,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现状是怎样的以及影响资本缓冲的因素有哪些、资本缓冲与银行风险之间是如何调整?货币政策是否会因为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产生变化?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应如何协调?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对银行稳健性经营产生什么影响?这些研究对我国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我国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支撑。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言,提出论文背景以及研究问题等;第二章理论基础分析;第三章是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回顾和综述;第四章是我国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构建;第五章是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与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第六章是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研究;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本文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银行业杠杆率存在顺周期性问题,且上市银行的顺周期性更加明显。进一步地,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方法基于全国经济金融数据对我国逆周期的资本缓冲现状进行测算。文中还对银行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型银行资本缓冲呈顺周期状态且道德风险行为明显,而城商银行资本缓冲呈逆周期状态;(2)在经济周期不同的阶段信贷增长率对资本缓冲的影响出现门槛效应,符合巴塞尔协议逆周期思想。第二,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对资本缓冲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缓冲和银行风险两者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本缓冲和银行风险的调整依赖于银行资本水平;(2)货币政策对资本缓冲调整方式具有门槛效应,而对银行风险调整方式不具有门槛效益。第三,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表现出非线性的门槛特征;在不同的资本监管区制下,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均呈正相关关系,但资本监管对不同资本充足性银行的风险影响程度不同;(2)门槛模型估计出的门槛值大于最低资本监管水平,说明目前的风险资本监管的成本较低,对资本不充足的银行不足以产生应有的影响,且对其监管干预的时机把握较晚。第五,实证检验我国银行业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检验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是存在的;(2)银行资本充足性以及流动性在不同货币政策下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不同作用,这说明微观特征对银行货币政策风险承担具有差异化的影响。第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银行稳健性指数。进一步地,采用面板VAR模型对货币政策、信贷增长率以及银行稳健性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有助于银行稳健性指数上升,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银行的稳健性指数的发展;(2)信贷增长率的提高不利于银行稳健性经营。针对以上结论,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相应的政策启示:实行杠杆率监管以及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管;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监管体系;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宏观审慎监管目标时,也应把货币政策纳入考虑范围,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加快推进银行业转型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