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允价值计量在近十几年一直是国际会计理论前沿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长期以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最基本、最普遍采用的会计计量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愈来愈发现历史成本信息的局限性。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的,按初始交易价格入账后不涉及后续确认问题,不利于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服务。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与现实高度相关的信息,从而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公认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从国际范围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研究是当前财务会计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国际上对公允价值早已越过了“要不要用”的阶段,主要进入了“如何用好”的阶段。为了适应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在现行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财政部于2006年2月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新引入,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与以前相比,这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并作了审慎的改进,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充分协调。公允价值的应用在我国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的反复阶段,这次使用同1998年相比,范围有所扩大。从中可以看出,回避公允价值将不再是我国会计理论的主流,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运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那么此次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启用,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又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公允价值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公允价值在国内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公允价值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然后结合了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总结了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主要范围,进一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公允价值应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认为,尽管公允价值的应用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还存在很多困难,但随着政府指导和监管力度的加大,会计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将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