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HMGA是一组广泛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核中的非组蛋白质,在细胞核中参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成,作为构筑转录因子调节体内众多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生长、增生、分化、死亡在内的多种正常生理过程。HMGA基因作为原癌基因,在细胞内过表达时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在许多恶性肿瘤中,HMGA蛋白浓度的升高与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升高一致。HMGA包括HMGA1和HMGA2,HMGA2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发现的成员,由于其编码基因位于许多肿瘤细胞染色体断裂点的簇集区,所以它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有关。本研究探讨HMGA2在前列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7年12月期间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患者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40例;前列腺癌组织40例(包括前列腺癌穿刺所得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MGA2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 HMGA2蛋白在前列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特点HMGA2蛋白阳性表达均呈棕黄色、棕褐色细颗粒状,主要在细胞核内分布,-些肿瘤细胞的胞质中也有微弱着色,表达大多HMGA2蛋白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不明显。2 HMGA2蛋白的表达与前列腺组织良恶性之间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HMGA2蛋白在75% (30/40)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几乎无表达(图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t=3.32,P<0.001),并且发现组织学分级越高,胞核着色越重,HMGA2蛋白分布越广泛。3、HMGA2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前列腺癌组织分级之间关系RT-PCR法显示前列腺癌组织分级越高,条带越亮, Gleason组织学各分级间行方差分析,F=673.08, P<0.001,各组间差异显著。4、HMGA2与前列腺癌各临床分期之间关系免疫组化法示A、B、C、D各期间阳性百分率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期间HMGA2mRNA相对表达量行方差分析(P>0.05),说明HMGA2在各临床分期的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HMGA2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有高表达,并与病理分级相关,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新的有力的病理性标记,对HMGA2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对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背景及目的:目前各类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目前的治疗手段不理想,多数患者肿瘤不能根治,最终因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而死亡。肿瘤干细胞理论使我们看到了根治肿瘤的希望。尽管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较多,但是多数实体肿瘤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分子标志物来分离干细胞,所以实体肿瘤干细胞研究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寻找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近几年的研究显示,表面黏附分子CD133是多种实体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分子。本文探讨CD13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病理意义。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手术治疗患者的膀胱癌组织51例;膀胱乳头状瘤21例;膀胱炎性组织15例,其中膀胱癌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按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制订的TNM分期法,其中Tis~T1期20例,T2期12例,T3期11例,T4期8例(临床分期主要依椐膀胱CT,膀胱镜检查,盆腔淋巴结活检及根治术后病理)。肿瘤病理分级采用WHO分级标准,其中G1级37.25%(19/51),G 2级35.29% (18/51),G 3级27.45%(14/51),所有组织标本均经病理检查证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膀胱乳头状瘤21例及膀胱炎性组织中CD133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CD13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CD133阳性表达均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细颗粒状,可同时在细胞浆及胞膜表达,膀胱癌间质纤维结缔组织、血管内皮及紧邻癌组织的正常上皮细胞也有CD133的点彩状表达,一些肿瘤细胞的胞核中也有微弱着色,CD133在膀胱炎组织中表达不明显。2、膀胱癌与膀胱炎组织之间CD133表达阳性率的比较; 51例膀胱癌中有44例组织肿瘤细胞阳性表达(胞浆及胞膜染成了淡的棕黄色)。20例膀胱炎组织中有1例阳性表达。膀胱炎与膀胱癌组织细胞CD133染色的比较,两组表达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膀胱乳头状瘤与膀胱炎组织之间CD133表达阳性率的比较;15例膀胱炎性组织中有1例组织阳性表达(胞浆及胞膜染成了淡的棕黄色)。21例乳头状瘤样组织中有16例阳性表达。膀胱炎性组织与膀胱乳头状瘤组织之间CD133染色的比较,两组表达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膀胱癌临床分期和CD133的表达强度之间的比较;TisT1期20例中14例肿瘤细胞标记为阳性(胞浆及胞膜染成棕黄色),T2期12例中11例阳性, T3期11例均为阳性, T4期8例均为阳性。CD133的表达强度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高;5、膀胱癌病理分级和CD133的表达强度之间的比较;19例高分化癌中14例阳性表达, 18例中分化癌中17例阳性表达,14例低分化癌均为阳性表达。CD133的表达强度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降低;6、CDl33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Dl33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短于阴性表达组(P < 0 .05 )。研究结论: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CD133阳性的细胞存在,在膀胱癌组织中,CD133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成正相关。CD133可用来评估膀胱癌的侵袭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膀胱癌预后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