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到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草海湿地植被正朝着沼泽化方向演替,且水体出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及其引起的沉水植物消亡、水生植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元素流动与平衡的一门学科,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手段揭示高原湖泊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植物的影响以及预测湿地植被沼泽化趋势,这对于草海湿地恢复与重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充实和发展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空间分布代替时间过程的研究方法,以草海湿地处于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作为研宄对象,通过水生植物群落野外调查,结合样品的室内分析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数量排序等方法分析导致草海水质变化的主要因子及其对水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采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草海湿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并从内稳性角度探讨植物在水体富营养化环境的适应机制以及比较不同演替阶段植物间内稳性差异,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草海各富营养分区水生植物α多样性特征:总体上轻度富营养区域(B区)>中营养区域(C区)>中度富营养区域(A区);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α多样性变化特征: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不大;丰富度指数(R):沉水植物群落(1)>沉水-挺水过渡植物群落(II)>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IV)>沼泽(挺水)植物群落(III);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H)沉水植物群落(1)>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IV)>沉水-挺水过渡植物群落(II)>沼泽(挺水)植物群落(III)。水质因子主成分分析显示,草海水体富营养化驱动因子是高锰酸盐指数、氨氮、p H值、总氮和总磷;2)冗余分析(RDA)表明,全氮、全磷、叶绿素a含量及高锰酸钾指数等是影响水生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浮萍(Lemna minor)、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浮叶眼子菜(Potamogeton natans)、藨草(Scirpus triqueter L)和水葱(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与全氮、全磷和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物种对富营养有较好的适应性,喜富营养生境;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和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等沉水植物与污染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些植物对水质要求较高,敏感性较强。3)随着正向演替序列方向,植物群落优势种C含量逐渐增高,表明植被C蓄积能力随着正向演替的进程逐渐增强;草海湿地植物总体上表现为P限制;总体上,随着演替序列的进行,土壤C、N、P元素含量、计量比和有效成分均呈整体降低的趋势,是土壤退化(沼泽化)的标志;4)草海湿地植物不同元素内稳性总体上表现为HN:P>HN>HP,HN变化范围为-1.57-12.35,HP变化范围为-0.48-1.109,HN:P变化范围为-1.04-14.29;草海植物随着湖泊富营养程度的加重,其内稳性逐渐升高,具有较高化学计量内稳性的植物可以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生存下来。内稳性较高的植物在演替过程中优势趋势逐渐明显;5)沉水植物中的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lucens)和黄花狸藻(Utricularia Aurea Lour)C:N和C:P比值较高,这些植物可能更适合作为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恢复的先锋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