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也是“哈姆莱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黑人女作家。美国的黑人一开始并没有获得文学话语权,传统美国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的描写往往带有悲剧色彩,大部分小说所刻画得也都是关于黑白人混血儿的,赫斯顿在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及新妇女运动的勃发,美国学术界在70年代也开始了一场“赫斯顿复兴”,由此,赫斯顿的作品跻身到美国经典文学作品中,赫斯顿如今已成为美国大学课堂必读的非裔美国妇女作家之一。赫斯顿作为美国社会与文化中具有双重边缘身份——黑人和女性的作家,其创作活动具有多重重要意义。在美国黑人文学、文化刚起步的时代,赫斯顿有自己的独特追求,作品主题多样,在以表现种族歧视和种族对抗为主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中,赫斯顿的文学创作主题与其他人不同,具有超前性。首先,她选取的是从普遍的人的角度关注黑人的生存及黑人民众的精神特质。其次,在黑人女性逆来顺受的时代,她的创作对女性的生存,尤其是婚姻家庭中的两性关系进行了重点关注;对黑人女性的觉醒进行探索,写出了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增长,塑造了寻找自我、积极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黑人女性形象。与其他黑人作家相比,赫斯顿更加关注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及其自我价值的追寻,这在她的两部长篇小说《约拿的葫芦蔓》、《他们眼望上苍》及其他作品中都有体现。其中,《他们眼望上苍》刻画了一个积极的黑人女性形象——主人公珍妮,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寻找自我,并最终实现了自我。这部小说后来被誉为第一部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此外,作为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对黑人民俗文化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作家,赫斯顿深刻认到黑人文学要发展必须要植根于黑人的文化传统之中,她对黑人民间文化和宗教兴趣浓厚,花了多年时间收集黑人民间文化,挖掘黑人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阐扬他们独立、自由、平等,热情、积极的个性特质,塑造向上的黑人民族文化与个性形象。赫斯顿收集大量黑人方言、民间歌曲和黑人民俗风情,整理记录了宗教仪式和民间布道等多种形式进而使黑人民俗文化得到彰显。她著名的民俗研究文本《告诉我的马》、《骡子与人》及长篇小说创作中都有对黑人民俗文化的精彩描写和展示。赫斯顿认为,黑人民俗文化在女性身上有了非常完美的表现,使黑人女性的自我追求和黑人民俗文化有机关联起来,进而探寻黑人女性的未来之路。从种族和性别政治角度,能够更好地分析赫斯顿作品的多元主题。从性别理论的角度探究赫斯顿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黑人女性形象与黑人男性形象。赫斯顿结合了黑人文化传统来书写文学作品,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手法,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黑人女性创作得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