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或遭受重大创伤性事件后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患者表现为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恐惧记忆不断闯入、持续噩梦以及高警觉的异常心理反应。暴露疗法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有效疗法,但该疗法并没有完全擦除患者的恐惧记忆,而是在:治疗期间形成了新的消退记忆。消退记忆和恐惧记忆同时存在于患者的记忆结构中,当外界事件情景发生变化时,患者的恐惧记忆容易再次重现。因此找到抑制恐惧记忆重现的方法对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外心理疗法在治疗期间要求让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和家属参与完成一些练习(有些采用认知暴露疗法且需要家人参与,有些只需要家人和患者完成特定练习),治疗效果能让患者的症状(比如创伤性记忆闪回)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我们认为治疗期间呈现的社会支持对患者的恐惧重现可能有抑制作用,但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起作用,先前研究并没有给我们提示。考虑到动物模型模拟焦虑失调患者的恐惧记忆重现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本研究采用动物模型来研究这个问题,并探讨在哪一个阶段呈现社会支持对恐惧重现影响最大。本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首先,回顾、归纳和整理了恐惧记忆的形成、消退以及重现的特点。然后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寻找了大量社会支持减少恐惧反应的证据,并基于前人的研究提出社会支持对恐惧重现有影响的假设。最后,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两个实证研究。实验室中用动物模型模拟焦虑症患者恐惧记忆重现,分为三个阶段:恐惧记忆习得阶段(呈现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配对:CS-US),恐惧记忆消退阶段(只呈现条件刺激而不与非条件刺激配对:CS-noUS)以及测试阶段(只呈现条件刺激:CS)。用大写字母ABC表示三个不同阶段的情景就是经典的恐惧重现模型:A代表恐惧记忆习得阶段的情景,B代表恐惧记忆消退阶段的情景,C代表测试阶段的情景(首个大写字母分别代表恐惧习得,消退和测试的情景)。ACC是控制模型,当消退的情景和测试的情景相同时,大鼠在测试情景提取的是消退记忆(CS-noUS),此时恐惧记忆不会重现。而ABC范式是标准的重现模型,当测试情景和消退的情景不同时,大鼠在测试阶段提取消退记忆失败,此时恐惧记忆会重现。使用ABC范式需要与ACC范式进行对照才能说明ABC范式的确诱发个体的恐惧记忆重现。考虑到恐惧记忆的重现是在测试阶段,所以实验一中,在ABC和ACC模型的测试阶段分别给实验鼠呈现有同伴和无同伴两种情况。并预测ABC模型会比ACC模型显著诱发实验鼠更高的恐惧,并且在ABC模型中有陪伴的实验鼠的恐惧水平比无陪伴的实验鼠显著要低,即在测试阶段有陪伴可以直接抑制大鼠的恐惧重现。考虑到消退训练外的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实验鼠离开消退的情景单独去面对陌生的环境其恐惧记忆又会再次出现,如果在消退阶段给予社会支持就可以让大鼠能够独自面对接下来的陌生的环境(即恐惧重现被抑制),这个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焦虑失调的患者在离开治疗环境亲属朋友不能时时刻刻在患者身边给以社会支持,还需要患者独自去面对今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陌生环境。考虑到以上现实因素,实验二中,本研究在ABC和ACC模型的消退阶段都呈现陪伴,测试阶段的情况和实验一相同,并预测消退期间呈现同伴可以抑制大鼠单独测试的恐惧重现。第三部分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在实验一中,恐惧习得阶段四组实验鼠的恐惧水平只受电击次数的影响(F(3,72)=67.82;p<.001;ηp2=.739),保证了所有大鼠在进入消退阶段的恐惧水平是一致的。消退阶段经过两天的消退训练实验鼠的恐惧水平显著降低(F(1,24)=34.46;p<.001;ηp2=.58),其余均不显著,保证了大鼠在进入重现测试前的恐惧水平是一致的。测试基线有陪伴的实验鼠的活跃水平高于无陪伴的实验鼠(F(1,24)=9.6;p<.05;ηp2=.285)。测试阶段2(情景:ACC/ABC)*2(陪伴:测试阶段有/无陪伴)*3(测试组块:第一/第二/第三个组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情景的主效应显著(F(1,24)=9.16;p<.01;ηp2=.28),测试组块的主效应显著(F(2,48)=9.20;p<.001;ηp2=.28),情景和测试组块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33;p<.001;ηp2=.28)。进一步分析发现在ABC模型中的实验鼠比ACC实验鼠从第一个组块到最后一个组块表现出更高的恐惧水平(所有P<.05),并且第一个组块的恐惧水平在两者之间差异是最大的(p<.01)。这结果表明ABC模型让实验鼠产生了强烈的重现效应。更重要的是,陪伴和情景的交互作用显著(F(1,24)=5.42;p<.05;ηp2=.20)。分析表明,在ACC模型中有陪伴的实验鼠和没陪伴的实验鼠两者差异不显著(p= 74);而在ABC模型中,有陪伴的实验鼠比没陪伴的实验鼠表现出更低的木僵水平(p=.002)。实验二,恐惧习得阶段四组实验鼠的恐惧水平只受电击次数的影响(F(3,60)=114.60;p<.001;ηp2=.85)。消退阶段经过两天的消退训练实验鼠的恐惧水平显著降低(F(1,20)=13.92;p<.001;ηp2 =.41)。测试基线所有实验鼠活跃水平没有差异(F(1,20)=.15;p=.69)。测试阶段2(情景:ACC/ABC)*2(陪伴:测试阶段有/无陪伴)*3(测试组块:第一/第二/第三个组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陪伴的主效应显著(F(1,20)=4.428;p<.05;ηp2=.18),测试组块的主效应显著(F(2,40)=7.14;p<.05;ηp2=.26)以及陪伴和测试组块的交互作用显著(F(2,40)=4.7;p=.025;ηp2=.19)。进一步分析发现有陪伴的实验鼠的恐惧水平显著低于没陪伴的实验鼠,并且在第一个组块两组的差异是最大的(p= 01)。情景的主效应不显著(F(1,20)= 001;p=.97),情景和陪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20)=.02;p=.89),陪伴、情景以及测试组块三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2,40)= 50;p= 56)。说明消退阶段有陪伴可能对恐惧重现有影响,才导致ACC和ABC两者情景的主效应不显著。然而ACC和ABC模型中测试都无陪伴的实验鼠的恐惧水平虽然无差异,但恐惧水平略高。为排除测试阶段移除陪伴鼠可能对ACC模型的恐惧重现有影响,所以把实验二与实验一 ACC模型测试阶段无陪伴的实验鼠拿来对比,发现两者并无差异t(12)=-1.48,p=.183。第四部分为本研究的结论。本研究采用ABC重现模型模拟焦虑失调患者恐惧记忆重现的过程,并且与ACC控制模型做对比,观察ABC模型在诱发实验鼠恐惧重现的基础上,在不同阶段呈现社会陪伴对实验鼠的恐惧重现是否有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重现模型ABC在测试阶段诱发实验鼠的恐惧显著高于ACC模型,并且在恐惧重现的测试阶段呈现同伴使得实验鼠的恐惧显著低于没有呈现同伴的大鼠;ACC模型中无论是否呈现同伴,实验鼠测试阶段的恐惧水平都较低且没有差异。二、在ABC模型和ACC模型的消退阶段给实验鼠呈现同伴使得实验鼠在单独测试时两模型的恐惧水平没有任何差异,但都处于稍高的水平。本研究的临床意义:根据结论二,患者家属、配偶或朋友在治疗期间给患者提供的社会支持,对患者单独面对陌生环境恐惧记忆重现没有太强的抑制作用,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治疗阶段要求患者亲属参与进来;根据结论一,患者刚离开治疗环境是恐惧记忆重现的关键阶段需要社会陪伴或社会支持,因为这时社会支持对恐惧记忆重现的干预作用最大,也就是说治疗后给患者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