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领域的健康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十三五”计划提出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安徽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中部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但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集中的区域。在安徽省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对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动态发展的过程,它要求构成系统的各要素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本文利用系统论的方法,从整体入手对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首先,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系统分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节约、污染控制、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等六大子系统,然后从子系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20项具体指标。其次,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数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及层次分析--熵权耦合模型,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然后通过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模型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性评价指数模型,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再者,对安徽省16地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4年,安徽省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协调性发展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到2014年安徽省、皖北地区、皖中地区及皖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均处于初步发展与初步协调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综合水平指数相比较:安徽(0.1696)>皖南(0.1616)>皖北(0.1657)>皖中(0.1579),经区域协调度发展指数模型可知:皖南(0.4911)>皖中(0.4907)>安徽(0.4905)>皖中(0.4899)。皖北六市、皖中四市,皖南六市2014年均处于“初步发展”及“初步协调”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有待进一步发展。最后,为了促进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等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