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高、舒适、运输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现已成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速公路运输在带来高效、快捷、方便的同时,随着道路通车里程和交通运输的增长,也带来了诸如交通事故增加等负面影响。建立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可以填补道路事故预测体系中高速公路部分的空白,揭示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的机理,掌握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预测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的研究依托2004年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交通安全应用技术研究”中的分课题“公路安全手册研究”中“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分析及事故预测方法”部分,研究工作以收集得到的大量的高速公路事故、道路环境、交通流数据为基础,以符合高速公路特点与规律的建模及统计分析方法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内容包括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确定,路段划分新方法,事故频数预测模型的建立,事故类型预测模型研究,立交桥区事故修正系数研究,以及高速公路安全服务水平等级划分方法等关键技术。 从理论上讲,建立事故频数预测模型考虑的影响因素越多越好,考虑的因素越多,模型的预测结果就越精确,但实际上任何预测模型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影响因素,并且考虑的因素越多,用来建模的样本量就越少,建立的模型精度也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考虑的因素过多,就会出现模型可移植性差、不利于实际应用等问题。论文从一般性、简单性、实用性的原则出发,在文献阅读、对数据整理分析和前述高速公路事故特点和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可能影响事故发生的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包括环境、道路线形、交通属性在内的自变量。 路段长度的划分是建立高速公路事故频数预测模型的第一步,路段划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模型拟合的精度以及模型的应用效能。本论文考虑定长和不定长方法的不足,并针对高速公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Fisher有序聚类分析的高速公路路段长度划分方法,以事故沿道路每公里的空间分布频数为聚类指标进行路段长度划分,通过实例验证,一方面发现按照Fisher有序聚类分析方法划分路段的结果能够使得分段后的事故频数很好地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有益于模型的构建;另一面,应用该方法分段能够很好地考虑事故的发生水平,把事故水平相近的邻近路段划分到同一研究样本内,有助于准确的量化影响因素的作用,在样本量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能够突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高速公路事故频数预测模型研究是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论文在文献综述、影响因素确定和路段划分等基础之上,根据高速公路事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范围、作用模式和相关机理,以统计学符合度与模型应用性两项指标为参照,选取了最优的建模方法和技术,在采集和分析充足的道路、交通、事故等特征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数预测模型。论文分别采用Poisson、Negative binomial、ZIP和ZINB的分布形式对数据进行了回归,通过比较4种分布模型的回归结果,最终选择了Negative binomial分布形式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有效性分析。除了对事故频数预测模型进行研究外,论文还用多分变量的逻辑回归方法建立了事故类型预测模型。事故类型预测模型就是要建立事故类型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可以预测在有事故发生时,它可能属于哪种事故类型。同样可以为事故的预测和预防以及交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模型的最后结果表明事故发生的类型与大小车速度差、大车比例和城市-乡村变量有强相关关系,而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较弱。 为了更进一步增强理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本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事故修正系数(AMF)。论文以立交桥区为突破口,对高速公路立交桥区的事故修正系数进行了研究。论文明确了高速公路“立交安全影响区”这一概念,分别以500m和100m为统计单元,研究“立交桥”两侧共5km范围内的事故发生水平,确定了立交安全影响区的范围,并绘制了立交区的事故水平分布图。 作为理论上的拓展研究,更为了进一步提升理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论文探讨了在工程实践中亟需确立的高速公路安全服务水平的概念、量化方法及其分级策略。论文以路段事故的观测值与模型估算的均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线,以“事故均值度量方程”为依托,以事故率为分级指标,借用概率论理论中“置信区间”的概念把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服务水平分成了4级,并给定了各级的量化分级标准。这一结果直接而简捷地标定了高速公路不同路段所能提供的安全服务程度,指导工程人员发现潜在的事故隐患路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改进。 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成熟的高速公路事故预测模型,论文在对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事故建模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将对其他道路设施事故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效率高、速度快等特点,它日益成为现代化大都市一个重要的交通出行选择。本篇文章首先研究了国内外火灾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仪器设备都向着小型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性能更加优秀。光学仪器也是同样,人们的研究对象不再是传统的透镜、棱镜、光栅等,而是新兴的集成光学系统。集成光学系统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可靠性更好、性价比高以及小型化等优点。微透镜阵列是集成光学的基础部件,是微小精密器件,它把大量的微小透镜有规律的集成到一个较大的透镜基片上,因此直接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快速、有效地对基片厚度进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单后托夹板外固定对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的影响.方法:将66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
二次谐波非线性过程是产生非经典光场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实现短波和长波两种不同波长的正交振幅压缩态光场,在高精度原子光谱、低噪声光通信及高精度测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钽酸锂(LiTaO,LT)晶体具有良好的热释电性能,在制造红外热释电探测器阵列过程中,需要利用超薄钽酸锂晶片作为红外热释电探测器件的敏感层。 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了钽酸锂晶片的
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成本低、质量轻、柔性好、可印刷等潜在优点而成为一种被广泛研究的太阳能转换器件。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材料通常配制成溶液,通过匀胶甩胶、喷墨打印等方法制备成膜,当选用柔性衬底时,还可以制备成塑料薄膜产品,在生产生活之中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然而,要想使有机聚合物太阳能产品实现商业化投产,其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介绍了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
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光纤放大技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分布喇曼光纤放大器(DRFA)、半导体放大器(SOA))和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光纤通信技术不
表面波是传播能量集中于介质表面的一种弹性波。表面波沿介质界面传播,它携带大量的表面信息。因此表面波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体相相比,液体表面无论在组成、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