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安·波特,驯悍的天主教徒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q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安·波特创作了一系列出色的中短篇小说,在美国短篇小说家的行列中独树一帜。对波特的研究多数集中于作品主题的探讨或文体风格、写作技巧的研究。本文则试图描绘出一幅波特精神领域的图画,呈现出波特的自我矛盾的宗教观及其在文本中的表现。 本文首先追溯凯瑟琳·安·波特的宗教背景,为她颇为复杂的宗教观寻求根源上的佐证。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波特深受其父亲和祖母以及他们的相互矛盾的宗教观点和态度的影响。在她的第一个丈夫的家庭的引导下,波特皈依了天主教,而且一生在名义上都是个天主教徒。第二部分分析了波特的部分短篇小说和信件。在这些文本中,波特常常对她的宗教信仰表示批评和讥讽,甚至把天主教当成自己的敌人。她意识到宗教在拯救人类上的无能为力,以及宗教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和犯下的种种罪行。从父亲身上继承而来的叛逆精神使波特奋起反抗宗教,成为宗教的背叛者。下面一部分则描绘了一个虔诚于宗教的波特,尤其是她后半生的宗教经历,证据来自她的短篇小说、信件和传记。波特晚年的宗教生活表明了她对天主教的信仰和驯服,宗教成为她的精神寄托和支柱。这里显示出波特的祖母在其个人经历和写作生涯中的影响是深刻存在的。 造成波特这种矛盾宗教观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她的悲观主义的世界观是主导因素。波特的悲观来源于世俗生活中的悲惨遭遇,以及作为一个高度敏感的作家,她对于世界面临的种种灾难性威胁的痛苦意识。波特投身于宗教以寻求慰籍,但是宗教腐败只能加深她的悲观。她终生都在尝试其他方法与悲观做斗争却没有成功,直到晚年回归天主教。波特对她的宗教信仰持有一种相当矛盾的态度,她是一个驯悍的天主教徒。波特从来没有完全解决这个自我冲突的难题,大半生都在她祖母的宗教虔诚和父亲的不可知论这两种矛盾的宗教观之间摇摆、挣扎。
其他文献
在投资领域,定式思维无处不在。如果你用1%的资金买进一种股票,这笔钱最后血本无归,你可能会难过至极。但如果你的全部投资损失了1%,你可能并不在意。但两种情况对总财务的影响完全一样,而后者会导致你的投资损失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扩大。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发现,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或是以往事件在我们记忆中越清晰,就越容易“跃入”我们的脑海,我们也越有可能觉得它会重复出现。研究人员对数百名散户投资者作出
华兹尔斯是英国文学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无论是短小隽永的抒情诗,鸿篇巨制的史诗,抑或是清新秀丽的十四行,都给英国文学宝库增加了财富.不仅如此,华兹华
20世纪初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掀起了一股翻译热潮。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茅盾积极投身于翻译活动和理论研究。他翻译了不同国家体裁多样的作品。然而,前
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首屈一指的文学家,在日本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纵观其小说创作,他的早期作品以犀利的文笔和独特的讽刺、幽默
本文围绕唐诗中的文化现象,通过分析其中的一些语言特点,对唐诗的翻译进行了初步探索。 众所周知,我国的诗到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唐诗作为中国诗歌的精华,反映了唐朝的经济、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文坛美国颇赋盛名的黑人女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源于黑人和女性的双重身份,她尤为同情她黑人同胞的生活状况。正如她所说的,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即通常所说的"特殊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随着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特殊用途英语的重要性,专业英语课是中
近年来,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第二语言习得(例如:Egber,1999;Gu,1995;Jonassen,1999;Kenning&Kenning,1990;Pennington,1996;Warschauer,200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