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溅射Cr-N基纳为复合膜的微结构与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st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化铬薄膜硬度很高,并具有优良的结合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是颇具潜力的表面保护材料。目前工业上应用广泛的TiN薄膜的抗氧化温度较低(400~550℃),限制了其在高速钻头及高温成型模具等方面的应用。而CrN薄膜的抗高温氧化温度达500~700℃,且其制备所需铬靶的溅射产额比较高,有利于大批量的工业生产,故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随着CrN薄膜应用的日益广泛,工作环境要求也越来越苛刻,简单的二元CrN薄膜已不能满足需要。鉴于此,本文对反应磁控溅射沉积CrN二元薄膜及Cr-N基纳米复合膜(CrSiN、CrCuN)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显微硬度、纳米压痕、划痕、磨损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薄膜的制备工艺、生长过程、膜成分及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索纳米复合膜微结构控制与性能演变机理。   Si基底磁控溅射CrN薄膜表面形貌与生长机制研究表明,薄膜生长时间较短时,表面晶粒为三棱锥状。随生长时间延长,晶粒形貌开始向胞状转变,且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根据分形理论,计算出CrN薄膜动力学生长指数为0.50,薄膜呈随机生长模式,具有柱状竞争生长机制。   恒定负偏压对直流磁控溅射CrN薄膜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发现,当Ar流量和N2流量分别为6 ml·min-1及30 ml·min-1时,随基底负偏压的增大,薄膜始终由CrN相组成,但薄膜择优生长发生了(111)(-50 V)向(200)(-125 V)再向无明显择优生长(-225V)的转变,且薄膜表面形貌从具有棱角的不规则形状逐渐变为粒状结构,晶粒也变得细小。分析认为,低偏压时,CrN薄膜[111]向[200]取向转变主要是轰击表面氮离子浓度增加导致。高偏压时,薄膜中Ar浓度大幅增长,高能离子长时间轰击破坏晶粒取向性,使薄膜呈无择优取向。   将梯度偏压工艺首次用于制备CrN薄膜,发现在初始偏压为-20 V、终了偏压为-200V的直流梯度偏压CrN薄膜中同时含有[111](-20 V)和[200](-200 V)两种取向。直流梯度偏压薄膜表面形貌主要由终了偏压值决定,其硬度介于恒定初始、终了偏压薄膜之间,且偏压梯度大小对硬度的影响与峰高比(200)/[(200)+(111)]有关。射频梯度偏压薄膜结构更加致密,偏压梯度大小对薄膜形貌无明显影响。   对比研究了直流(DC)/射频(RF)磁控溅射氮化铬薄膜在不同氮流量比条件下的组织和性能发现:不同氮流量比条件下,DC溅射氮化铬薄膜始终由CrN相组成,而RF溅射氮化铬薄膜在氮流量比为30~50%的薄膜中出现了Cr2N相。氮流量比增加会使DC/RF沉积氮化铬薄膜硬度升高,但对膜基结合几乎无影响。另外,由于射频磁控溅射具有较高的离子碰撞,使得RF条件下的薄膜更加致密,硬度与膜基结合力都要高于DC条件。   硅含量和沉积条件对直流磁控溅射CrSiN薄膜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负偏压(0 V~-300 V)和基底温度(10012~500℃)对薄膜的含硅量及相组成几乎无影响,但二者的升高都使薄膜硬度有所上升,且前者带来的硬度改善效应明显高于后者。此外,偏压增大也会使CrSiN薄膜生长取向由[111]转变为[200],而基底温度无此作用;CrSiN薄膜组织为纳米晶CrN分散在非晶Si3N4基底上,硅含量对CrSiN薄膜相组成和择优取向基本无影响,但硅含量增加会进一步阻碍薄膜柱状生长,使薄膜致密化,非晶含量提高。Si的合金化能够扩大CrN相存在温度范围,提高CrSiN薄膜热处理后的硬度,改善薄膜的热稳定性。   铜含量和沉积条件对直流磁控溅射CrCuN薄膜组织和性能影响的研究表明,基底温度由100℃升高至500℃时,CrCuN薄膜始终呈现CrN[200]取向生长,薄膜硬度上升,100℃基底加热薄膜具有最佳的磨损性能,摩擦系数为0.1,磨损率为6.6×10-6mm3/Nm;在低铜量CrCuN薄膜中,随偏压增大,择优取向由CrN[111]转变为[200],薄膜保持柱状结构,高偏压带来的致密结构和压应力使薄膜硬度升高;在高铜量CrCuN薄膜中,随偏压升高,薄膜保持CrN[200]取向,典型柱状结构几乎消失,晶粒细化,硬度提高;在相同偏压条件下,高铜量可以细化薄膜晶粒,改变晶粒形状,但由于过多软金属的存在,反而会使薄膜硬度下降。   基于Musil等提出的A1-BxN薄膜组织演变模型解释了不同硅含量的CrSiN薄膜组织结构,并利用Barna和 Adamik提出的改进SZM模型分析了CrCuN薄膜组织结构。从纳米晶结构、高的能量离子轰击、残余压应力、择优取向向[200]的转变、低的表面粗糙度和含氧量等多个角度讨论了Cr-Me-N纳米复合膜高硬度演变机制。通过对CrSiN和CrCuN两种纳米复合膜微结构和性能对比还发现,合金元素Si对CrN薄膜择优取向并无明显影响,CrSiN薄膜在偏压升高条件下择优取向的变化主要是偏压效应而非合金化因素,而CrCuN薄膜的取向生长要受偏压、铜合金元素及其含量的共同影响。Si和Cu的合金化都有助于薄膜的致密化,CrSiN薄膜呈现纳米晶/非晶组织,而CrCuN薄膜为纳米晶组织。   基于固体和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了CrN和Cu的价电子结构及晶面电子密度的变化,分析了电子结构与薄膜生长取向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显示,CrN/Cu各界面电子密度差都大于10%,说明薄膜材料的电子密度连续性较差,Cu的加入有利于组织晶粒的细化。同时,计算结果也表明,CrN(100)/Cu(111)具有较低的电子密度差,薄膜中易存在此种界面结构,因此当Cu含量较多时,Cu纳微晶易于(111)择优生长,而CrN则按(100)CrN/(111)Cu位向关系在其表面形核,从而有助于薄膜中CrN[200]取向的增强。上述理论分析初步验证了本论文的试验结果,为Cr-N基纳米复合膜的微结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纳米二氧化钛由于其在太阳能电池,涂料,化妆品,以及环境净化上的卓越表现,被广泛地关注。本论文旨在探索二氧化钛在低温非水相中制备的方法,从而避免了传统水相制备以及高温锻烧(锻烧温度大于400℃)过程中引起的颗粒较大,比表面积减小等不利于光催化性能的缺点,低能耗地制备出具有较小颗粒及大比表面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又进一步通过对其进行掺杂改性和表面修饰,得到具有更多特殊功能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首先,对二氧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被普遍认为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是良好的光催化材料,它能将环境中存在的微量有机物降解为无污染的无机物,同时它的高的比表面积、安全、性能稳定、无毒副作用、无二次污染、成本低廉和优异的电子传输行为这些优异的特征,使得二氧化钛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纳米TiO_2(禁带宽度约为3.2eV)必须在紫外光下才能表现为良好的催化性能,而紫外光在太阳光中占得比例很
安吉拉·卡特的《新夏娃的激情》是一部有极强空间感的作品,其主人公的性别身份变换与所处空间环境息息相关,体现了空间对于个体性别身份的形塑作用.社会空间常常在矛盾性中
相较2014年前3个季度,2015年的前3个季度由美国制造的建筑设备的出口量下降了17.6%,出口额共计108亿美元。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AEM)援引美国商务部全球市场报告的数据称,以非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陶瓷材料由于其高硬度、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优良特性吸引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陶瓷材料高的摩擦系数影响了其应用范围。向陶瓷基体中添加固体润滑剂可有效改善陶瓷材料的摩擦
表面等离子体接枝改性是改善高分子材料表面性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本论文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硅水凝胶膜材料表面分别引发亲水性单体自行合
磁性材料可在无磁场条件下实现对非磁性半导体的自旋注入,实现电子学、光子学和磁学三者的最终融合,从而提升现有器件的功能.首先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新鲜解离的BaF2(111)表
钛及其合金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成为骨科植入材料的优选,现已广泛应用在临床器官和硬组织的替换中。但由于植入后,纯钛种植体与人体骨之间的结合只是简单的机械
生物大分子印迹聚合物(BMIPs)是对模板生物分子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仿生高分子材料,被认为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含生物配体(如抗体分子、酶等)传感器相比,印迹聚合物的造价低,稳定性好,可自主设计,使用寿命长,对苛刻环境的耐受能力高。因此,利用BMIPs构建生物传感器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生物大分子独特的结构特性,对其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本文我们以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