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细胞因子的生成。细胞因子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愈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从临床多因素的观察角度来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下,表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等细胞因子在体液中的微观变化,以及临床观察患者的胃液PH值、继发感染、营养指标、体液平衡等多方面,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保护胃粘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预后的作用。以期为临床科学应用肠内营养、减少创伤应激反应、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⑴临床资料及分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TPN)组,每组30例。EEN组在伤后24小时后逐步实施EEN(采用经鼻胃管连续滴注营养液法);TPN组在伤后24小时后开始静脉营养,两组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同时选择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C组)。⑵标本的采集和检测:分别于伤后7日内,每日3次定时点(7:00、12:00、17:00)取胃液样本,用PH测量仪测胃液PH值并送检潜血。于伤后7日每日晨(7:00)空腹状态下取胃液用酶连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胃液表皮生长因子(EGF)。血液样本均于伤后7日每日晨(7:00)经股静脉采集,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CRP值。同时记录各时相点血糖和部分血液检验学指标,并观察各组患者继发感染、营养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体液平衡等多方面指标。 结果:①胃液PH值及潜血情况:从伤后第2日开始,EEN组的PH值均显著高于TPN组。两组的PH值随伤后时间增加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与伤后第一日PH值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EEN组的PH值上升趋势较TPN组显著。两组患者在入院第一日的胃液潜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EEN组患者入院后第3日开始,胃液潜血较IPN组下降,经X2检验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胃液EGF:两组患者入院首日胃液EGF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第2日两组的胃液EGF值均比正常参考值显示出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变化趋势看,两组的EGF值都随伤后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两组间对比可发现EEN组的胃液EGF值在第4日之后均显著高于TPN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第4日到第7日两组胃液EGF的变化平缓。③血清TNF-α:两组TNF-α值在各时相点均高于C组。EEN组的TNF-α值变化较为平坦,第7日的值还略低于第4日,但整体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TNF-α值在第4日显著增高,随后上升趋势平缓(P>0.05)。④血清CRP:所有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内CRP即升高达峰值,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逐渐下降,到伤后7日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C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给予营养治疗前,两组血清CR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予营养治疗后,两组血清CRP含量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并且EEN组CRP含量下降幅度更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血糖及部分血液学指标:EEN和TPN两组在伤后各时相点的血糖值均非常显著地高于C组(P<0.01),第4日和第7日时EEN组血糖低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两组患者的部分血液检验学指标来看,伤后第7日EEN组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白蛋白均高于TPN组(P<0.05);体重丢失明显少于TPN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小于TPN组(P<0.05);EEN组GCS评分均比TPN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⑴EEN提高了胃液PH值及胃液中EGF的含量,同时有效遏制TNF-α的过量释放,对预防SU起到了积极作用;⑵EEN降低了血清中CRP水平,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创伤应激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机体恢复;⑶EEN抑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应激性升高;结合血液检验学指标及GCS评分,可以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监护、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⑷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