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残渣对水中重金属和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ennie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工业在急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比如大量含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的废水未经处理或经部分处理就被排放到自然水体中。而这两类污染物都具有毒性强、难降解和易富集等特性。如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还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生物体和人类的健康。因此,含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废水的有效处理,是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已有的处理方式中,吸附法由于其具备吸附效率高,成本低,设备装置简单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以农林废弃物马铃薯残渣为原料,通过活化改性,将其包覆于化学性质稳定的石英砂表面,制备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吸附剂(QS@PR)。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吸附实验(固定床),探究了吸附剂对Cd2+、Cu2+和MB的吸附方式和吸附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扫描电镜(SEM)结果可知,活化后的马铃薯残渣相比于活化前的马铃薯残渣,表面更加粗糙,质地更为疏松多孔,其表面结构更有利于吸附的进行。通过水性聚氨酯的粘附特性,活化后的马铃薯残渣成功包覆在石英砂表面。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A)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残渣中具有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的有效成分。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可知,相比于活化前的马铃薯残渣,活化后的马铃薯残渣具有更多的活性官能团数目,活性吸附位点增加,更有利于吸附的进行。(2)静态吸附实验中,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pH、污染物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进行了拟合分析,以探究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和吸附容量。最后对吸附剂的解吸再生性能进行了考察。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QS@PR吸附Cd2+、Cu2+和MB的最佳pH分别为5、5和8;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Cd2+、Cu2+和MB的去除率也逐渐上升,考虑经济因素,吸附剂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g、10g和7.5g;随着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剂的吸附量逐渐增加,表明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吸附位点被逐渐占据;QS@PR对Cd2+、Cu2+和MB的吸附速率快,10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状态,且去除率较高;温度升高,QS@PR对Cd2+和MB的吸附量都减小,降温有利于QS@PR对Cd2+和MB的吸附。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可知,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程度高,相关系数(R2)大于0.99,表明吸附速率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通过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结果可知,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的拟合程度高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表明吸附是一个单分子层吸附过程;通过吸附热力学拟合结果可知,QS@PR吸附Cd2+和MB时焓变ΔH0<0,表明吸附Cd2+和MB是一个放热反应;吸附过程中熵变ΔS0<0,说明QS@PR吸附Cd2+和MB时,废水溶液体系的混乱程度降低,有序性得到了提高;ΔG0<0,说明QS@PR对Cd2+和MB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与Na+和Ca2+的竞争吸附实验表明,Na+浓度的增加对Cd2+和Cu2+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Ca2+浓度的增加对Cu2+的吸附没有影响,但对Cd2+的吸附影响较大。解吸再生实验表明,0.1mol/L的HNO3溶液可以对吸附Cd2+、Cu2+和MB后的QS@PR进行解吸,通过三轮解吸实验,吸附容量有所下降,再生性能有待提高。(3)在动态吸附实验中(固定床),研究了流速、污染物初始浓度和固定床深度对吸附的影响,通过Adams-Bohart、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探究了QS@PR对二元污染物体系的吸附效果,最后对QS@PR在固定床中的解吸性能进行了实验。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较快的流速、较高的污染物初始浓度和较低的固定吸附床深度,其穿透曲线更加陡峭,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更短,固定吸附床的穿透时间更小,吸附量也有所减少。在Cd-Cu二元溶液体系中,Cu2+在水溶液中的亲和力大于Cd2+,能将已吸附的Cd2+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导致Cd2+出水浓度在峰值时超过进水浓度;在Cd-MB和Cu-MB二元体系中,相较于单一污染物,穿透时间都减小了,表明Cd2+与MB和Cu2+与MB相互抑制。连续解吸再生实验结果表明,QS@PR对Cd2+、Cu2+和MB吸附饱和后,能通过0.1mol/L硝酸溶液对吸附剂进行解吸,并且在30min内基本完成解吸,解吸速度快,但吸附容量有所下降,吸附剂的解吸再生性能有待提高。通过Adams-Bohart、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对固定吸附床数据进行拟合,相关系数都大于0.9,三种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吸附过程,但Adams-Bohart模型仅用于描述穿透曲线的初始部分,而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适用于整个吸附过程。并且在相同的研究条件下,Adams-Bohart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略低于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因此利用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均可较好的预测固定吸附床的吸附性能。实验研究表明,以马铃薯残渣为原料作吸附剂,不仅具备来源广泛、廉价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并且能有效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的废水。为处理含Cd2+、Cu2+和MB的废水和马铃薯残渣的资源化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也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金属卟啉分子因其配体卟啉结构多样,中心金属离子易于调节等特点,从而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特性。在光学检测,生物成像,多孔框架材料以及催化等众多前沿领域都展现出
光催化剂可利用太阳光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减少能源消耗,缓解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然而光催化存在可见光吸收范围窄,光生载流子易复合且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光催化性能的提升陷入瓶颈。Bi_5O_7I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较正的价带位置,离域的价带顶,能够提供更多空穴来氧化有机污染物。本文在常温条件下通过化学沉淀转化-原位沉积法节能高效地制备了Z型AgI/Bi_5O_7I复合材
本论文依托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水锁形成速度与水锁效果同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验研究(编号:51574116),以高瓦斯矿井工作面落煤为研究对象,以水锁防治煤层瓦斯超限为理论
聚合物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它们燃烧速度快、同时伴随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的释放,使用易燃材料可能会导致生命和财产的灾难性损失。聚乙烯醇(PVA)是聚合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ITO(Indium Tin Oxide)是锡掺杂的氧化铟,是一种高简并、重掺杂的n型半导体氧化物,因其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电学、光学以及化学等性能,所以广泛地应用于多种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智能化开采是煤炭开采发展方向。煤矸自动识别作为现阶段制约综放开采智能化的瓶颈,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李楼煤业厚煤层综放开采工程条件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
随着高铝粉煤灰替代铝土矿提取氧化铝技术在工业实践中的应用,产生了大量的高铝粉煤灰提铝渣,其中钠钙硅渣是高铝粉煤灰低钙烧结法提取氧化铝后的残渣,该渣中有效组分CaO和Si
论文结合微波烧结技术的特点,通过确定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材料的组分与配比、仿真分析微波烧结过程中的电磁场分布、改进微波烧结工艺参数等手段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综合力
富氧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燃煤电站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其原理是采用氧气与再循环烟气的混合气进行煤粉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脱硫、脱水和纯化后CO2浓度可达95%。将
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及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大洋的演化历史和壳幔动力学过程等意义重大。依拉山地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