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求不同敏感度体质因素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其中枢神经调控基制。方法严格筛选三种典型体质的健康受试者,分为不敏感组、正常组、敏感组,每组15例。测定各组针刺足三里穴前后的试验性体表压痛阈值(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针刺对不同组别受试者的镇痛效应。2周后,采用功能磁共振扫描仪采集针刺前后受试者脑内静息态BOLD成像数据,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方法对各组针刺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使用多重比较校正(AlphaSim),比较每组脑区自发性神经元活动信号变化的差异,结合试验压痛阈值的变化分析不同敏感度体质因素对针刺镇痛的影响,以及针刺过程中的脑神经信息响应特征。结果1.针刺前后压痛阈值的比较:敏感组、正常组压痛阈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敏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后与针刺前ALFF值比较,获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校正前P<0.001)2.1不敏感组未见ALFF值增高脑区;ALFF值减低脑区有:左颞下回、左梭状回。2.2正常组ALFF值增高的脑区有:双侧小脑后叶、脑桥、脑干、梭状回、海马旁回、海马、钩、颞下回,右尾状核;ALFF值减低的脑区:双侧枕中回、右距状裂周围皮层、右楔叶、右枕上回、左枕下回、左舌回、左中央后回、左中央前回。2.3敏感组ALFF值增高的脑区有:双侧小脑后叶、小脑扁桃体、颞下回、梭状回、额内侧回、眶部额上回、回直肌、前扣带回、额下回、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右颞中回、右颞上回、右缘上回、右额上回、右补充运动区、右嗅皮质、左岛叶。ALFF值减低的脑区有: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楔叶、舌回、枕中回、枕下回、枕上回、后扣带回,左颞中回、左颞上回、左中央后回。结论1.针感是影响针刺镇痛效应的重要因素,与不同敏感度体质密切相关。2.三组针刺后较针刺前出现了脑内相关调控脑区,正常组相比于不敏感组出现了以脑干、边缘叶、尾状核、小脑后叶、枕叶等为主的针刺响应脑区,敏感组相对于正常组出现了以基底节、前额叶、扣带回、缘上回等主要反应的脑区。推测相关脑区ALFF值增高、减低及响应范围的变化可能是体质影响针刺效应的中枢调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