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其中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疗效不佳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血脂,近年来也被发现具有抑制肿瘤增殖及转移的作用,但目前在骨肉瘤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报道,YAP和SOX9在骨肉瘤中均高表达,且与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有关。此外,课题组前期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SOX9可能是YAP下游的靶基因。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辛伐他汀是否可以通过调控Y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其中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疗效不佳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血脂,近年来也被发现具有抑制肿瘤增殖及转移的作用,但目前在骨肉瘤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报道,YAP和SOX9在骨肉瘤中均高表达,且与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有关。此外,课题组前期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SOX9可能是YAP下游的靶基因。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辛伐他汀是否可以通过调控YAP介导的SOX9转录抑制骨肉瘤转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辛伐他汀抑制骨肉瘤转移的相关机制,以期丰富骨肉瘤转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方法:第一部分:首先检测辛伐他汀的作用靶点(HMGCR)在骨肉瘤细胞中的活性以及辛伐他汀是否能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其次检测敲低SOX9后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然后检测辛伐他汀处理后骨肉瘤细胞SOX9的表达;最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标记实验,检测辛伐他汀对骨肉瘤细胞SOX9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第二部分:首先对SOX9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预测出TEAD与SOX9启动子可能的结合区域;其次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对各预测结合位点进行筛选和验证;然后通过构造相应结合位点缺失的含SOX9启动子区域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检测其与TEAD结合后SOX9启动子活性的改变,进一步筛选出具体的结合位点;最后检测敲低YAP或TEAD后SOX9的表达。第三部分:首先检测骨肉瘤细胞中YAP磷酸化和细胞定位,以及YAP敲低后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其次检测辛伐他汀对YAP磷酸化和细胞定位的影响;最后通过Ch IP技术检测YAP与SOX9启动子的结合能力是否受辛伐他汀的调控。第四部分:首先检测RhoA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以及辛伐他汀处理后RhoA活性的变化;其次过表达RhoA后,检测辛伐他汀对YAP活性以及SOX9表达的影响;然后检测辛伐他汀对细胞骨架组装的影响;最后检测RhoA抑制剂(C3转移酶)和细胞骨架抑制剂(细胞松弛素D)处理后,骨肉瘤细胞YAP活性和SOX9的表达。第五部分:通过裸鼠尾静脉注射骨肉瘤细胞诱导肺转移的方法,评估辛伐他汀能否抑制骨肉瘤肺转移、能否延长裸鼠生存时间;此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骨肉瘤肺转移结节中RhoA、YAP以及SOX9等蛋白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HMGCR在骨肉瘤细胞中高表达;通过辛伐他汀下调甲羟戊酸的代谢,明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骨肉瘤细胞中SOX9的高度激活状态有助于其迁移、侵袭和EMT;辛伐他汀通过甲羟戊酸途径调控骨肉瘤细胞SOX9的转录活性。第二部分:SOX9是YAP-TEAD的直接靶基因;SOX9启动子区域内的TB1位点,是TEAD与SOX9结合并调控SOX9转录活性所必须的。第三部分:骨肉瘤细胞中YAP的活性高度上调,与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和EMT过程密切相关;辛伐他汀通过甲羟戊酸途径调控YAP的活性,进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通过下调甲羟戊酸的代谢,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YAP和SOX9启动子结合。第四部分:RhoA在骨肉瘤细胞中高表达;辛伐他汀通过甲羟戊酸途径调控RhoA活性和细胞骨架的组装,进而抑制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辛伐他汀通过RhoA调控细胞骨架的组装,进而抑制YAP活性及下游SOX9的转录。第五部分:辛伐他汀在体内对骨肉瘤肺转移有明显的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肺转移的发生率(20%vs.80%)及肺转移结节的数量(0.2个/只vs.1.6个/只),延长裸鼠的生存期(P<0.05)等三个方面;RhoA、YAP以及SOX9在骨肉瘤肺转移结节中呈明显高表达状态。结论:RhoA、YAP和SOX9在骨肉瘤细胞中高度激活,促进其迁移、侵袭。辛伐他汀通过甲羟戊酸途径调节SOX9表达来调控骨肉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而SOX9是YAP-TEAD的直接靶基因,辛伐他汀通过RhoA和细胞骨架调节YAP活性来调控SOX9转录。同时,辛伐他汀在体内可抑制骨肉瘤细胞肺转移。综上,辛伐他汀通过甲羟戊酸途径抑制RhoA的细胞膜定位,干扰细胞骨架组装,下调YAP活性,降低YAP靶基因SOX9转录,进而抑制骨肉瘤转移。
其他文献
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移植治疗心肌损伤疾病种子细胞之一,无论基础还是临床应用研究均有较大突破。但目前对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分化效率和程度均不高,使临床应用受限。因此,进一步研究干细胞向心肌分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文献报道,Wnt/β-Catenin信号在心肌细胞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其作用机制仍未阐明。因此本研究主要对β-Catenin在C3H10T1/2细胞
研究背景免疫衰老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因免疫器官结构破坏和免疫反应功能障碍,造成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受损,导致老年人免疫功能的改变,伴随以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炎症状态,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免疫衰老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初级和次级淋巴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可导致免疫功能减退,因此免疫器官增龄性变化可能与免疫衰老的发生有关。胸腺和脾脏作为机体最大的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随着
目的:1.分析LETM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LETM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2.观察干扰LETM1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表型的影响;3.探讨LETM1通过AMPK调控肝癌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Oncomine数据库分析LETM1在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采用q RT-PCR、WB进一步验证LETM1在临床标本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
背景:血管功能完整是保证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而内皮糖萼作为血管壁和血液间的保护性屏障,是维持血管功能正常化的关键因素,其结构或功能紊乱所致内皮功能损伤是诱发心血管疾病进程的始动因素。然而,内皮糖萼如何在复杂的血管病理生理微环境中维持自身动态平衡,尚未明确。研究发现动脉血管不同部位存在不同模式的流体剪切力,流体剪切力模式不同对内皮糖萼及内皮功能的调控机制也不尽相同。研究报道,振荡剪切
碳纳米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吸附、电化学、催化以及气体贮存性能,被认为是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明星。碳纳米材料大致分为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碳微球、碳纳米杂化材料等。碳纳米材料的研究重点是探索简易、环保、低能耗、过程可控的制备方法。现在主要的研究手段是利用可再生的木质纤维原料衍生物、纤维素、半纤维以及构成这些聚糖的结构单糖等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源,进行水热炭化反应。本文详细介绍了生物质水热炭化过程中所发生
第一部分NPRL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运用公共数据库对NPRL2基因进行大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主要参考TCGA和部分GEO数据库中的全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分析大数据中NPRL2在前列腺癌中的特征,并以TCGA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GSEA富集分析。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NPR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不同于以往为抑癌基因的特点,其显著高表达。同时,我们运用两个GE
在缺血性脑卒中中,梗死核心区与正常脑组织间存在一个过渡区域被称为缺血半暗带。低灌注的缺血半暗带存有濒临死亡的神经元,所以及早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流、挽救半暗带的神经元是脑卒中治疗的重点。然而,再灌注还有助于活性氧的产生,从而激活免疫反应,导致神经炎症,加重脑组织损伤。脑缺血/再灌注后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产生包括促炎因子在内的细胞毒性物质加重了神经元的损伤,受损或死亡的神经元释放“危险信号”又促进了小胶
第一部分 乳腺癌组织中JAM2的表达情况和临床相关性的研究目的:我们使用了多个生信数据库,并且结合临床标本和乳腺癌细胞系,对JAM2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相关性进行了探索,并且验证JAM2的表达是否受到DNA甲基化的调控。方法:CCLE,GTEx,METABRIC和TCGA等多个数据库均被用来探索了JAM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其在乳腺癌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并且使用Meta分析验证JAM2的表
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致命性恶性浆细胞肿瘤,占血液肿瘤的10%。MM的骨髓微环境是缺氧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增强新生血管,促进糖代谢异常,诱导抗凋亡蛋白的表达。DKK1与骨髓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破坏密切相关。目前缺氧调控DKK1的表达机制尚未有报道。目的:1.MM患者DKK1的高表达与骨髓微环境的缺氧的关系;MM细胞的快速增殖
目的:CTRP基因家族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CTRP6作为CTRP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膀胱癌中的生物学作用仍不清楚。本项研究拟探究CTRP6基因在膀胱癌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对膀胱癌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通过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并比较了包括UMUC3、T24、BIU87、5637等多种膀胱癌细胞系及正常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