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培养场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供试黑土无机磷组成的历史演变规律及磷吸附与解吸特性。 采用顾益初、蒋柏藩提出的无机磷分级方法,对供试黑土进行了长期施肥后无机磷组成变化的研究。分级的结果表明: 定位施肥20年后到2004年,不施磷肥的各个处理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多少顺序基本上均表现为Fe-P>Ca10-P>Al-P>Ca8-P>Ca2-P>O-P,与1984年明显不同。可见,由于Ca2-P对作物的有效性较高,所以长期不施磷肥,导致土壤中Ca2-P含量减少;而O-P为被氧化铁胶膜包被的难以释放的闭蓄态的无机磷,难以释放而使其含量较少。 施磷肥的处理各形态无机磷含量都远高于1984年试验初期测定值。而纵观各处理可见:施P、S1P、S2P的处理比施NP、S1NP、S2NP的处理各形态无机磷含量要高,由此可见NP配合施用,由于它们之间存在协同互作效应,即作物吸收氮素的同时促进了对磷素的吸收,所以导致土壤中磷素含量较低。总的来看,施磷肥处理各形态无机磷含量为Fe-P>Al-P>Ca10-P>Ca8-P>Ca2-P>O-P。与长期不施磷肥处理略有不同。 无机磷各组分与Olsen-P的相关分析表明:Olsen-P与Ca2-P、Al-P之间相关性较好,因此它们可以被NaHCO3浸提出来,而Ca8-P和Ca10-P的活性较差。从相关系数来看,Ca2-P、Al-P是长期定位试验黑土的有效磷源。 磷的吸附实验表明:长期定位施肥黑土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方程都比较吻合,但与Langmuir方程的拟合程度最好,其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从长期定位施肥黑土磷的吸附特征曲线可以看出,在低磷浓度时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对磷的吸附性能差异较大。在低磷浓度时,各处理磷的吸附曲线基本呈直线上升。1984年土样随着磷添加量增加其吸附量也增加,而2000年不施磷肥的CK、NK两处理与施磷的P、NP两处理等温吸附曲线都有2~3个折点。 解吸实验表明,长期定位施肥不同施肥处理磷的吸附率与解吸率是呈正比的。将不同施肥处理磷的吸附量与解吸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处理CK、NK的吸附量与解吸量拟合其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施磷肥处理P、NP的吸附量与解吸量的拟合曲线,其吸附量与解吸量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而且可以看出,施磷肥的处理随着吸附量的增加其解吸磷量减少。